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四日送子延哲北上八日至镇江游甘露寺看狠石泛舟登焦山至绝顶顺风扬帆直抵金山壮哉游乎得诗四首·其一甘露寺》
《八月四日送子延哲北上八日至镇江游甘露寺看狠石泛舟登焦山至绝顶顺风扬帆直抵金山壮哉游乎得诗四首·其一甘露寺》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颇忆登临胜,拿舟复此过。

嬴劖伤断垄,梁刻认馀波。

海雾晴嘘蜃,江风夜吼鼍。

孙刘何处问,狠石卧荒坡。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游览长江沿岸的壮丽景色,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感慨。首句“颇忆登临胜,拿舟复此过”,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登高望远经历的怀念,以及再次乘船经过此处时的喜悦之情。

接着,“嬴劖伤断垄,梁刻认馀波”两句,通过“嬴劖”和“梁刻”这两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船只在江面上航行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历史痕迹的敏感与关注。“断垄”可能是指江边的堤坝或山丘被水淹没,而“梁刻”则可能是指桥梁的雕刻,这些都成为了诗人观察的对象,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刻感受。

“海雾晴嘘蜃,江风夜吼鼍”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江面的景象。海雾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更加神秘,仿佛蜃气楼阁般虚幻;而夜晚的江风则如同猛兽一般咆哮,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略带神秘的氛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最后,“孙刘何处问,狠石卧荒坡”两句,将思绪转向历史人物孙权和刘备,他们曾在此地留下了许多故事。然而,如今这些英雄已逝,只有那块名为“狠石”的巨石静静地躺在荒坡之上,见证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以及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深思,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两过项廷范

暄风无物不韶华,鸟自娇啼草自花。

乡有善人标格好,浃旬再过项斯家。

(0)

寓述三首·其一

隤阳忽如许,百岁将何依。

古人亦太虑,樗里卜王畿。

吾生但行法,既化即获归。

得失总不觉,精灵九阂飞。

石椁与裸葬,千古孰是非。

(0)

坐潺湲洞

霏烟织翠沙雨风,珠玑迸作千年虹。

鸟声不到春山空,倏忽七日开洪濛。

苍水使者乘龙死,玉简金绳秘不启。

为看今日逍遥事,水萧萧兮石齿齿。

(0)

己未上巳临顾四舍人曲水

我本兰亭旧主人,东吴曲水借青春。

临文亦自悲今昔,把酒何须问主宾。

风动花枝山袅袅,日蒸云气水粼粼。

石前箕踞披青发,一笑明朝迹已陈。

(0)

偶晴

半月不出户,青苔没齿痕。

乍暄虫出树,斜照马嘶村。

刈穫空寒水,樵苏带夕垣。

故乡知此候,山色满江门。

(0)

除夕旅怀

人生几除夜,常作异乡人。

世事复明日,流年空旧春。

妻孥灯下影,风雪海边身。

岁岁皋鱼泪,今宵独满巾。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