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乡子.夏午觅睡》
《南乡子.夏午觅睡》全文
清 / 陈世祥   形式: 词  词牌: 南乡子

消暑展桃笙。五尺琉璃石上横。

问到睡乡才入境,心惊。度枕松风恰一声。

倦耳付深扃。莫使松风唤得醒。

分付童儿闻剥啄,休听。也向槐安国里行。

(0)
鉴赏

这首《南乡子·夏午觅睡》由清代诗人陈世祥所作,描绘了夏日午后寻求片刻宁静与睡眠的情景。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夏日午后的静谧与内心的渴望生动地展现出来。

“消暑展桃笙”,开篇即点明了夏日消暑的主题,桃笙是古代一种用于纳凉的竹席,通过展开桃笙来消暑解热,营造出一种清凉舒爽的氛围。

“五尺琉璃石上横”,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清雅,五尺长的琉璃石横置在地面上,琉璃的材质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增添了几分华贵与神秘感。

“问到睡乡才入境,心惊”,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梦境的意象,将寻找睡眠的过程比喻为进入梦乡,而“心惊”则可能是对即将失去清醒状态的轻微担忧或期待。

“度枕松风恰一声”,描述了在枕头上感受到的松林间微风吹拂的声音,这声音恰到好处,既不喧闹也不沉寂,正好符合寻求宁静的心境。

“倦耳付深扃”,倦怠的耳朵被深深地关闭起来,意味着彻底放下了外界的纷扰,进入了完全的静默之中。

“莫使松风唤得醒”,表达了对松风的尊重和对宁静的珍惜,希望外界的声音不要打扰这份难得的宁静。

“分付童儿闻剥啄,休听”,吩咐童仆听到敲门声时不要打扰,体现了对内心宁静的维护和对外界干扰的排斥。

“也向槐安国里行”,最后以一个典故结束,暗示在寻求睡眠的过程中,仿佛进入了梦境般的槐安国,这是一种对短暂休息后精神恢复的乐观期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日午后的宁静与内心的渴望,以及对短暂休息的珍视与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作者介绍

陈世祥
朝代:清

明末清初江南通州人,字善百,号散木。明学祯举人。入清官知县。有《楚云章句》、《半豹吟》、《园集》、《含影词》、《种瑶草》等。
猜你喜欢

酹江月.虞美人花

亭亭艳秀,纵托根垓下,飘零谁主。

记否当年亡国恨,绝似低鬟不语。

岂恋残春,况逢啼鴂,凄断黄昏雨。

繁华幻境,何妨开近环堵。

休说倾国倾城,青青坟上,只许明妃伍。

多少红颜都是梦,谁吊纷纷黄土。

一代贞魂,千秋薄命,仍向风前舞。

汉宫何在,此花终是属楚。

(0)

芝南篇赠徐子

上上甘泉山,邂逅逢使君。

邀与酌甘泉,意气香袭人。

云生浙水深,家住芝山南。

君子秉明德,馨香发幽岑。

幽岑以韬光,明德在离方。

氤氲塞宇宙,烨熠何皇皇。

一年昔三秀,五百昌期缪。

阔哉何寥寥,绝无而仅有。

灵根入厚地,孤光映穹昊。

藏心美灵根,疾徐应心手。

心手皆自然,忘助一无作。

问何为灵根,此根何处讨。

(0)

腊月癸亥立春喜晴三首·其一

一冬霪雨动弥旬,今日初晴值立春。

八表荡除阴沴尽,万民瞻睹太阳新。

土牛綵仗寒犹冱,蔬甲雕盘绿未匀。

林下老翁增寿纪,宫花不上小乌巾。

(0)

捣练子.雪景

垂玉箸,挂冰丝。石桥残柳想依依。好东风,何日吹。

春意浅,酒休辞。悄寒谁与劝金卮。小梅花,晕胭脂。

(0)

梦登华山书所见·其一

天风袭衣袂,高坐华山顶。

皓月坠林峦,涵空水荇影。

(0)

谒项王庙

项王祠枕长河水,拔山气沸惊涛起。

阴森白昼啼鼪鼯,萧瑟西风黯菰米。

座傍乌骓伏不鸣,馀怒犹欲乘云腾。

想象悲歌出垓下,可怜遗恨迷阴陵。

英雄坎壈识天意,失路东归亦何济?

万户轻身赠故人,一死何颜见义帝?

往事东流逝不回,雌雄壁垒空尘埃。

君不见下相城头望丰沛,樵歌暮上歌风台。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