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杯东渡海,天外远游人。
席地还存古,圆颅不尚巾。
结跏翻贝叶,合掌礼金身。
圣德如天大,华夷囿一春。
浮杯东渡海,天外远游人。
席地还存古,圆颅不尚巾。
结跏翻贝叶,合掌礼金身。
圣德如天大,华夷囿一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东渡日本的游子形象,通过“浮杯东渡海”这一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遥远的异国之旅。诗人以“天外远游人”形容其行踪之远,既显出旅程的艰辛与孤独,也暗含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席地还存古”,可能是指日本保留了古老的习俗或文化,与诗中“圆颅不尚巾”的描述相呼应,暗示了日本在服饰文化上的独特之处。这里“圆颅”可能指的是古代日本的发型特点,而“不尚巾”则可能指日本传统服饰中头巾的使用情况,整体营造出一种日本传统文化的氛围。
“结跏翻贝叶,合掌礼金身”两句,描绘了日本佛教文化的场景。结跏是佛教徒盘腿坐的姿态,翻贝叶可能是指翻阅佛经,合掌礼则是向佛像或僧侣表示敬意的动作。这不仅展现了日本深厚的宗教信仰,也体现了东方礼仪文化的精髓。
最后,“圣德如天大,华夷囿一春”表达了对日本圣明君主的赞美,以及对两国和谐共处、四季如春的美好愿景。这里的“华夷”泛指不同文化和民族,强调了和平共处、文化交融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日本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更蕴含了对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与和谐共处的美好期待。
寒窗羞见影相随,嫁得五陵轻薄儿。
长短艳歌君自解,浅深更漏妾偏知。
画裙多泪鸳鸯湿,云鬓慵梳玳瑁垂。
何事不看霜雪里,坚贞惟有古松枝。
葩叠萼相重,烧栏复照空。
妍姿朝景里,醉艳晚烟中。
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
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
殷丽开繁朵,香浓发几丛。
裁绡样岂似,染茜色宁同。
嫩畏人看损,鲜愁日炙融。
婵娟涵宿露,烂熳抵春风。
纵赏襟情合,闲吟景思通。
客来归尽懒,莺恋语无穷。
万物珍那比,千金买不充。
如今难更有,纵有在仙宫。
我爱正考甫,思贤作商颂。
我爱扬子云,理乱皆如凤。
振衣中夜起,露花香旖旎。
扑碎骊龙明月珠,敲出凤皇五色髓。
陋巷萧萧风㭊㭊,缅想斯人胜圭璧。
寂寥千载不相逢,无限区区尽虚掷。
君不见沈约道,佳人不在兹,春光为谁惜。
常思李太白,仙笔驱造化。
玄宗致之七宝床,虎殿龙楼无不可。
一朝力士脱靴后,玉上青蝇生一个。
紫皇殿前五色麟,忽然掣断黄金锁。
五湖大浪如银山,满船载酒挝鼓过。
贺老成异物,颠狂谁敢和。
宁知江边坟,不是犹醉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