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哉穆陵关,高出众山顶。
地势愈觉宽,天宇相回迥。
林木何萧森,首夏风色冷。
山楼试一登,眺览恣遐骋。
沂岱环西阴,淮海接南岭。
齐州走北川,扶桑控东影。
道里会一门,山川挈要领。
缅思千古前,豪伯互吞并。
齐履空复然,秦蚕已侵境。
干戈被长峦,生民困鱼鼎。
于今天道旋,四裔守安静。
山行昼落然,水宿夜无警。
顾我观风人,符节得屡秉。
作诗纪兹行,传与山将永。
危哉穆陵关,高出众山顶。
地势愈觉宽,天宇相回迥。
林木何萧森,首夏风色冷。
山楼试一登,眺览恣遐骋。
沂岱环西阴,淮海接南岭。
齐州走北川,扶桑控东影。
道里会一门,山川挈要领。
缅思千古前,豪伯互吞并。
齐履空复然,秦蚕已侵境。
干戈被长峦,生民困鱼鼎。
于今天道旋,四裔守安静。
山行昼落然,水宿夜无警。
顾我观风人,符节得屡秉。
作诗纪兹行,传与山将永。
这首诗名为《穆陵关》,是明代诗人薛瑄所作。诗中描绘了穆陵关的险峻与壮丽,以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危哉穆陵关,高出众山顶”开篇,直接点出穆陵关的险要位置,接着描述了其地势开阔、天空辽阔的景象,以及四周环绕的山川,展现了穆陵关的地理优势。
“林木何萧森,首夏风色冷”两句,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穆陵关周围的自然景观,树木茂密,初夏时节,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接着,“山楼试一登,眺览恣遐骋”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视野广阔,心胸开阔。
“沂岱环西阴,淮海接南岭。齐州走北川,扶桑控东影”四句,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穆陵关周围广阔的地理范围,从西至东,从北至南,展现了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道里会一门,山川挈要领”则进一步强调了穆陵关在交通和战略上的关键作用。接下来,“缅思千古前,豪伯互吞并。齐履空复然,秦蚕已侵境。干戈被长峦,生民困鱼鼎”几句,诗人回顾历史,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最后,“于今天道旋,四裔守安静。山行昼落然,水宿夜无警”描绘了当今时代的和平景象,山间道路白天宁静,夜晚也无警报,体现了国家的安定。诗人作为“顾我观风人”,肩负着传达国家政策与精神的责任,因此“符节得屡秉”,多次持有象征权力的符节。他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这次行程,希望将其传承下去,与山川共存。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穆陵关的自然风光和战略价值,还蕴含了诗人对历史、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安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