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得愁城了,仍还太古风。
浑然无事国,不与世相通。
地迈华胥外,天归混沌中。
蠢哉蛮触氏,苦死角英雄。
破得愁城了,仍还太古风。
浑然无事国,不与世相通。
地迈华胥外,天归混沌中。
蠢哉蛮触氏,苦死角英雄。
这首诗《醉乡十二首(其一)》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理想境界。
首句“破得愁城了”,开篇即点明诗人已摆脱了忧愁的困扰,心境开阔。接着,“仍还太古风”则进一步说明这种心境是源自对远古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回归,暗示出一种超越现实、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
“浑然无事国,不与世相通”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宁静和谐的世界。这里的“无事国”并非指真正的国家无事,而是指一种心灵上的平静与自由,与外界的纷扰无关,展现出诗人理想中的避世生活状态。
“地迈华胥外,天归混沌中”则通过空间的扩展,将这种理想境界推向极致。华胥是传说中的古代仙境,此处用来形容远离尘嚣的所在;而“混沌”则象征着原始、未被破坏的状态,意味着诗人所追求的是一种原始、纯净的生活方式。
最后,“蠢哉蛮触氏,苦死角英雄”两句以讽刺的手法,批评了那些在世俗中挣扎、为名利所困的人们,认为他们如同“蛮触氏”一般愚蠢,无法理解真正的自由与英雄主义。这里“蛮触氏”可能是指《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用来比喻那些在小我中迷失、无法达到真正自由境界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理想境界的描绘和对世俗生活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纯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中种种束缚的反感。
秧针短短湖水白,场头打麦声拍拍。
丝杨影里系乌犍,双角弯环卧溪碧。
晚来驱向东阡行,蹋角上牛鞭两声。
短童腰笛唱歌去,草深扑扑飞牛虻。
但愿我牛养黄犊,更筑牛宫伴牛宿。
年丰不用多苦辛,陇上一犁春雨足。
粤峤山川,试屈指、古今豪杰。
数不到、南园十子,后先蛩蟨。
岭表三家成对峙,江南一调资提挈。
剩蒲泉、古月照残碑,栖灵穴。吟龙剑,霜威折。
屠狗辈,风流灭。望西台云暗,涕痕空雪。
公愤永沈精卫石,私恩一报冈陵帖。
到而今、正气郁行间,神虬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