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怜逸侣,迢递彻幽林。
鸟迹图书净,人烟里巷深。
井桐疏晚翠,篱鞠散秋阴。
短策空摇落,霞踪未可寻。
相思怜逸侣,迢递彻幽林。
鸟迹图书净,人烟里巷深。
井桐疏晚翠,篱鞠散秋阴。
短策空摇落,霞踪未可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傍晚探访友人未遇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色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思念与失落之情。
首句“相思怜逸侣”,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接着,“迢递彻幽林”一句,以“迢递”形容路途遥远,引出探访过程中的艰辛与期待,而“彻幽林”则暗示了友人隐居之地的深邃与静谧。
“鸟迹图书净,人烟里巷深。”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存。鸟迹留下的痕迹如同历史的书籍,干净而清晰,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与宁静;而“人烟里巷深”则描绘了友人居住地的幽静与生活气息的浓厚,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井桐疏晚翠,篱鞠散秋阴。”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日晚景,井边的梧桐树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翠绿,而篱笆旁的菊花在秋风中散落着阴影,营造了一种凄美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慨。
最后,“短策空摇落,霞踪未可寻。”诗人手持短杖,在探访过程中,只能徒劳地摇动,却未能找到友人的踪迹。这既是对未遇友人的遗憾,也是对美好事物难以捕捉的无奈。同时,“霞踪未可寻”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即使未能如愿,心中的那份执着与热情依然不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探访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秋霜何凛冽,孤凤寒无衣。
摛藻如云霞,五经徒纷披。
微言在糟粕,千秋知者希。
子志在春秋,我学惟蓍龟。
阴阳道所贵,生杀其乘时。
丹青亦寓言,游艺聊自嬉。
浩荡象天形,山川相蔽亏。
为余貌山鬼,窈窕含忧思。
灵修在毫素,终古见光仪。
西北方阻饥,东南荷戈戟。
斯民独何辜,上天无乃虐。
嗷嗷鸿在野,往往人相食。
犹闻冻馁馀,未免多求索。
岂无有心人,付之长太息。
子抱经世具,慷慨足智略。
虽云在下位,自待良不薄。
修途八千里,耳目亲所历。
何以献彤庭,苍生望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