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孤雁》
《孤雁》全文
明 / 区怀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渐逵何独展,只羽下秋阴。

况乃离群意,凄其远道心。

影回牵露苇,声急混霜砧。

烽火频年厉,休翻郁水浔。

(0)
鉴赏

这首《孤雁》描绘了一只孤单的大雁在秋日阴云中飞行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雁的孤独与哀愁。

首句“渐逵何独展”,以“渐逵”(渐行渐远)开篇,点出大雁独自飞翔的情景,暗示了它与同伴分离的孤独状态。“何独展”则表达了对这只大雁为何独自飞翔的疑问,引人深思。

接着“只羽下秋阴”,描述了大雁在秋日阴云下的身影,一只单薄的羽毛在阴暗的天空中显得格外孤单。这里通过“只羽”和“秋阴”的对比,强化了大雁的孤独感。

“况乃离群意,凄其远道心。”进一步揭示了大雁之所以孤独的原因——它失去了同伴,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悲伤和对远方的思念。这里的“况乃”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强调了大雁内心的凄凉。

“影回牵露苇,声急混霜砧。”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大雁的孤独。大雁的身影在露水覆盖的芦苇中回旋,声音在霜冻的砧板上急促响起,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大雁在自然环境中的孤独处境。

最后,“烽火频年厉,休翻郁水浔。”将大雁的孤独置于历史背景之下,暗示了战争的频繁发生给大雁带来了更多的苦难。这里通过“烽火”和“郁水浔”(郁水边)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孤雁》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大雁在特定情境下的孤独与哀愁,同时也蕴含了对和平与同伴的深切渴望。

作者介绍

区怀年
朝代:明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猜你喜欢

和于府尹景瞻游金山寺诗八首.忆金山寺并约友人重游二首·其五

曾过浮玉扣遗踪,劫火年来迹半空。

未觉传衣宗印老,却能留带屈坡翁。

病惭海鹤身犹健,饮似江鼋力尚雄。

胜赏莫教虚胜日,翠鬟须待暮烟笼。

(0)

以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韵集古十四绝为户部白玢郎中题画·其六

日色才临仙掌动,王城晓日窥丹凤。

笑问客从何处来,词人解撰河清颂。

(0)

寿山阳沈廷献处士八十

豆醅香里洞仙讴,春满酡容雪满头。

淮上几人同击壤,海东今日又添筹。

家邻节孝瞻徐子,世业文章重隐侯。

漫道庆源开八帙,大椿曾拟八千秋。

(0)

送屠元勋郎中赴南京大理丞

冰花消尽柳条新,好友相看别意真。

分署才名归汉吏,擅场诗律似唐人。

钟山到日遥瞻斗,秀水经时剩得春。

闻说双旌催晓发,城东还拟逐车尘。

(0)

竹茶炉卷·其二

细结湘筠煮石泉,虚心宁复畏相煎。

巧形自出今人上,清供曾当古佛前。

可配瓦盆篘玉注,绝胜金鼎护砂眠。

长安诗社如相续,得似轩辕句浑全。

(0)

寄宋民表同知

德政犹传内翰名,又烦才子福山城。

风前玉树材偏隽,雪后青松节更明。

遗老望尘惊自慰,好山随路解相迎。

无由缩地论今昔,凭仗南鸿一寄声。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