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过浮玉扣遗踪,劫火年来迹半空。
未觉传衣宗印老,却能留带屈坡翁。
病惭海鹤身犹健,饮似江鼋力尚雄。
胜赏莫教虚胜日,翠鬟须待暮烟笼。
曾过浮玉扣遗踪,劫火年来迹半空。
未觉传衣宗印老,却能留带屈坡翁。
病惭海鹤身犹健,饮似江鼋力尚雄。
胜赏莫教虚胜日,翠鬟须待暮烟笼。
这首明代诗人程敏政的诗《和于府尹景瞻游金山寺诗八首.忆金山寺并约友人重游二首(其五)》描绘了诗人对金山寺的回忆以及对重游的期待。首句“曾过浮玉扣遗踪”表达了诗人曾经造访金山寺的经历,用“浮玉”形容山色如玉,富有诗意。次句“劫火年来迹半空”暗示了寺庙历经沧桑,部分遗迹已不复存在,流露出历史变迁的感慨。
“未觉传衣宗印老,却能留带屈坡翁”两句,通过“传衣宗印”和“留带屈坡翁”的典故,赞美了寺中高僧的传承与影响,以及屈坡翁(可能指屈原)的遗迹,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病惭海鹤身犹健,饮似江鼋力尚雄”以海鹤自比,虽然身体欠佳但仍精神健旺,饮酒时豪情壮志犹在,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胜赏莫教虚胜日,翠鬟须待暮烟笼”呼吁朋友们不要错过美好的时光,相约在傍晚烟雾缭绕之时一同重游金山寺,共享胜景,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当下生活的热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金山寺的独特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