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杜满溪塘,花宫水一方。
湿香消茗碗,危石护绳床。
鸟慧閒生媚,云慈夏亦凉。
坐依苔径曲,林霭暮苍苍。
芳杜满溪塘,花宫水一方。
湿香消茗碗,危石护绳床。
鸟慧閒生媚,云慈夏亦凉。
坐依苔径曲,林霭暮苍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夏日避暑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东洲寺周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氛围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凉与静谧。
首句“芳杜满溪塘”,开篇即以“芳杜”点明了地点与季节,杜是一种草本植物,其花香浓郁,满布于溪塘之间,既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也预示着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花宫水一方”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花宫”与“水”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流动而和谐的空间感,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宫殿之中。
“湿香消茗碗,危石护绳床”两句,通过“湿香”与“茗碗”的结合,以及“危石”与“绳床”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夏日特有的湿润与凉爽,还暗示了禅修或静思的氛围。湿香在茗碗中散发,既是对茶香的赞美,也是对清心寡欲生活的向往;危石守护着绳床,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稳定与力量,也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坚定与平和。
“鸟慧闲生媚,云慈夏亦凉”两句,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鸟儿以智慧与悠闲,让它们成为夏日美景的一部分,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同时,通过“云慈”这一形象,表达了对云彩温柔呵护的想象,以及它带来的清凉感受,进一步强化了避暑的主题。
最后,“坐依苔径曲,林霭暮苍苍”描绘了诗人静坐于蜿蜒的苔藓小径上,傍晚时分,林间的雾气弥漫,一片苍茫之景。这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画卷,也隐含了对自然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洲寺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避暑生活体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越日常琐碎、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长松落落,白石凿凿。根株联蜷皮驳荦。
悬厓倒挂蛟龙僵,干云直上雷风作。
仲圭死,石田生,后先意匠同经营。
想拈秃笔快一扫,势与碣石争峥嵘。
堂堂十八公,冰霜阅雄俊。
巍巍石丈人,不缁亦不磷。
两翁抱奇节,结交亦相近。
我非米南宫,每见思拜之。
我非陶隐居,听此心自怡。
方今大厦连云起,柱础明堂独须此。
纷纷匠石正求材,胡为弃置深山里。
胡为弃置深山里。
嵯峨灵峰岭,苍茫寓国山。两湖分映东西间。
两湖相去无十里,龟龙天池相对起。
朝游长林暮小沚,荡舟欲行行且止。
君非渭川叟,公侯封已晚。
又非鸱夷子,烟波去不返。
要知钓徒非钓徒,敕赐散仙在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