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落落,白石凿凿。根株联蜷皮驳荦。
悬厓倒挂蛟龙僵,干云直上雷风作。
仲圭死,石田生,后先意匠同经营。
想拈秃笔快一扫,势与碣石争峥嵘。
堂堂十八公,冰霜阅雄俊。
巍巍石丈人,不缁亦不磷。
两翁抱奇节,结交亦相近。
我非米南宫,每见思拜之。
我非陶隐居,听此心自怡。
方今大厦连云起,柱础明堂独须此。
纷纷匠石正求材,胡为弃置深山里。
胡为弃置深山里。
长松落落,白石凿凿。根株联蜷皮驳荦。
悬厓倒挂蛟龙僵,干云直上雷风作。
仲圭死,石田生,后先意匠同经营。
想拈秃笔快一扫,势与碣石争峥嵘。
堂堂十八公,冰霜阅雄俊。
巍巍石丈人,不缁亦不磷。
两翁抱奇节,结交亦相近。
我非米南宫,每见思拜之。
我非陶隐居,听此心自怡。
方今大厦连云起,柱础明堂独须此。
纷纷匠石正求材,胡为弃置深山里。
胡为弃置深山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松石图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松树与岩石的自然之美。诗中以“长松落落,白石凿凿”开篇,形象地勾勒出松树与岩石的形态,松树高大挺拔,岩石坚实稳固,两者相映成趣。
接着,“悬厓倒挂蛟龙僵,干云直上雷风作”,进一步渲染了松树的坚韧与气势,仿佛蛟龙倒挂在悬崖之上,与雷鸣风啸相呼应,展现出一种磅礴的自然力量。这种对松树生命力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仲圭死,石田生,后先意匠同经营”,这里运用了典故,借以表达艺术创作的传承与创新。诗人将自己与前人(可能指的是古代画家或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对比,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继承与革新。
“想拈秃笔快一扫,势与碣石争峥嵘”,表达了诗人渴望通过自己的画笔,创造出与自然景观相媲美的艺术作品,追求与大自然相抗衡的艺术境界。
“堂堂十八公,冰霜阅雄俊。巍巍石丈人,不缁亦不磷”,这里使用了“十八公”和“石丈人”的比喻,赞美那些像松树一样坚韧不屈、品格高尚的人。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品格的期许,希望像松树一样在严酷的环境中保持本色。
“我非米南宫,每见思拜之。我非陶隐居,听此心自怡”,诗人自谦并非著名画家米芾或隐士陶渊明,但面对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象,内心感到愉悦和平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深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方今大厦连云起,柱础明堂独须此。纷纷匠石正求材,胡为弃置深山里。胡为弃置深山里。”诗人感慨于当今社会建筑的繁荣,却感叹那些珍贵的材料(如松木)被弃置在深山之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利用。这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惋惜,也是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一种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艺术、人格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寂寂多愁客,伤春二月中。
惜花嫌夜雨,多病怯东风。
不奈莺声碎,那堪蝶梦空。
海堂方睡足,帘影日融融。
五逢晬日今方见,置尔怀中自惘然。
乍喜老身辞远役,翻悲一笑隔重泉。
欲教针线娇难解,暂弄琴书性已便。
还有蔡家残史籍,可能分与外人传。
钟陵春日好,春水满南塘。
竹宇分朱阁,桐花间绿杨。
蹉跎看鬓色,留滞惜年芳。
欲问羁愁发,秦关道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