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北去暮心伤,细雨东风春草长。
杳杳短亭分水陆,隆隆远鼓集渔商。
千丛野竹连湘浦,一派寒江下吉阳。
欲问长安今远近,初年塞雁有归行。
孤舟北去暮心伤,细雨东风春草长。
杳杳短亭分水陆,隆隆远鼓集渔商。
千丛野竹连湘浦,一派寒江下吉阳。
欲问长安今远近,初年塞雁有归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北去的旅人孤独伤感之景。"孤舟北去暮心伤"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乘一叶孤舟向北而行,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之情。"细雨东风春草长"则写出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那细微的春雨和东风似乎让春草生长得更为茂盛,这也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感。
"杳杳短亭分水陆,隆隆远鼓集渔商"中,“杳杳”形容声音的连绵不绝,通过对亭子和水面、陆地之间界限的描写,以及远处渔人的鼓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情境。
接下来的"千丛野竹连湘浦,一派寒江下吉阳"则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成片的野竹和流淌的寒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千丛”指的是众多的竹子,“一派”则强调了江水的连续与单一。
最后两句"欲问长安今远近,初年塞雁有归行"表露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这里的“长安”指的是唐朝的都城,即现在的西安,而“塞雁”则是边塞上的大雁,常用来比喻信使或书信。在这裡,诗人通过提及初年(即早年的往事)中与塞雁有关的情景,表达了自己想要询问长安相隔的距离,以及对归去的一种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愁和深深的乡愁。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远方家乡的无限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