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寓公书来询予近况余适从石斋先生筑讲坛于大涤山留连竟日遂书此报之》
《高寓公书来询予近况余适从石斋先生筑讲坛于大涤山留连竟日遂书此报之》全文
明 / 陈子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三山迷汉使,更起白云坛。

环佩天风满,旌旗海日残。

草侵群帝静,月度九霄寒。

惆怅乘鸾者,焚香独夜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山水画卷,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深邃的哲学意味。诗人以“三山迷汉使”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更起白云坛”一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神秘感,仿佛在云雾缭绕的山巅之上,建起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祭坛。

“环佩天风满,旌旗海日残”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人间的繁华与自然界的宁静进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环佩声中,似乎有仙人降临,而随着海日的消逝,一切又归于宁静,这种景象既美丽又令人感慨。

“草侵群帝静,月度九霄寒”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与寒冷的意境。草木似乎也感受到了神灵的静默,静静地生长着;而月亮则穿越九重天际,带来一丝寒意,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清冷之中。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最后,“惆怅乘鸾者,焚香独夜阑”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追求仙境、渴望飞翔的仙人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这句诗,将自己的情感与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抒情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陈子龙

陈子龙
朝代:明   字:卧子   号:大樽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生辰:1608—1647

陈子龙(1608年7月12日—1647年6月15日),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编辑。陈子龙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六月初一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初名介,后改名子龙;初字人中,后改字卧子,又字懋中;晚号大樽、海士、轶符、於陵孟公等。崇祯十年进士,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继而任南明弘光朝廷兵科给事中。
猜你喜欢

寄清溪道者

万重千叠红霞嶂,夜烛朝香白石龛。

常寄溪窗凭危槛,看经影落古龙潭。

(0)

扑满子

祗爱满我腹,争如满害身。

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

(0)

游溧阳下山寺

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0)

忆江南旧游二首·其一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曾作江南步从事,秋来还复忆鲈鱼。

(0)

题孙君山亭

长年乐道远尘氛,静筑藏修学隐沦。

吟对琴樽庭下月,笑看花木槛前春。

闲来欲著登山屐,醉里还披漉酒巾。

林壑能忘轩冕贵,白云黄鹤好相亲。

(0)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

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陁行遍国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乍来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

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

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

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