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此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佛教圣地,诗人以细腻之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首句“地枕吴溪与越峰”即设定了场景,通过地理位置将听者带入诗境。“前朝恩锡灵泉额”则透露出历史的痕迹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接着,“竹林晴见雁塔高”中,竹林与雁塔相映成趣,不仅勾勒出山寺的宁静氛围,也让人联想到了古代僧侣修行之地。紧随其后的“石室曾栖几禅伯”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佛法的尊崇。
在“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中,荒废的碑文被秋天的苔藓所掩盖,古老的池塘中盛开着清纯的荷花。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界的生机并置,表现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哲理。
末尾两句“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则转向诗人的个人情感。长时间的离别让诗人对那片林地充满了不舍,落日余晖中啼猿的声音似乎也在诉说着离愁,这里的“情脉脉”四字更是表现出深切的情感。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和历史文化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山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时光的眷恋。
去年十月辽阳道,芒鞋蘸雪踏枯草。
今年十月将出门,北风吹发冻逾早。
萧条古庙城南隅,钟鼓不鸣鸟惊噪。
何人连袂叩荒扃,各山诗篇斗天巧。
吏部文章足起衰,祁连千仞欣独造。
毛锥如铁面如冰,时复掀髯发长啸。
学士前身金粟是,相逢弹指雾烟扫。
兴来墨汁自淋漓,明月一倾大栲栳。
豫章宿将旧登坛,万金散尽呼苍昊。
唾壶崩碎声载涂,三郎瘦削偏静好。
布衲抛残不耐寒,枯桐一拨凤凰叫。
庐江高士雪满胸,六朝荡涤存真藻。
梦里花深听鹧鸪,冰池独宿鸳鸯老。
浙东公子神复清,屣露双跟顶破帽。
写就黄庭不换鹅,向影閒吟孤自悼。
更有青门种瓜人,五色不生形半槁。
主人为我张素筵,氍毹重叠烧龙脑。
又汲参泉煮木鸡,粤橙漳橘恣一饱。
众音喧豗坐莫伦,虽无旨酒情潦倒。
请翻二十一青编,如斯良会古来少。
冷山寥落逻娑单,夜郎儋耳徒辽邈。
妙喜衡阳电白洪,安得诗人共围绕。
杯冷歌残声黯悽,明看孤杖淩霜晓。
亦知此别春必来,寂寂三冬守空窖。
《癸巳冬四日诸公同集普济话别》【明·释函可】去年十月辽阳道,芒鞋蘸雪踏枯草。今年十月将出门,北风吹发冻逾早。萧条古庙城南隅,钟鼓不鸣鸟惊噪。何人连袂叩荒扃,各山诗篇斗天巧。吏部文章足起衰,祁连千仞欣独造。毛锥如铁面如冰,时复掀髯发长啸。学士前身金粟是,相逢弹指雾烟扫。兴来墨汁自淋漓,明月一倾大栲栳。豫章宿将旧登坛,万金散尽呼苍昊。唾壶崩碎声载涂,三郎瘦削偏静好。布衲抛残不耐寒,枯桐一拨凤凰叫。庐江高士雪满胸,六朝荡涤存真藻。梦里花深听鹧鸪,冰池独宿鸳鸯老。浙东公子神复清,屣露双跟顶破帽。写就黄庭不换鹅,向影閒吟孤自悼。更有青门种瓜人,五色不生形半槁。主人为我张素筵,氍毹重叠烧龙脑。又汲参泉煮木鸡,粤橙漳橘恣一饱。众音喧豗坐莫伦,虽无旨酒情潦倒。请翻二十一青编,如斯良会古来少。冷山寥落逻娑单,夜郎儋耳徒辽邈。妙喜衡阳电白洪,安得诗人共围绕。杯冷歌残声黯悽,明看孤杖淩霜晓。亦知此别春必来,寂寂三冬守空窖。
https://shici.929r.com/shici/UvuwheWGti.html
边塞虽云苦,久客亦有情。
况复饮啄多,相与若弟兄。
言别已两月,依依不能行。
昨日顾荒寺,犹云候层冰。
今晨寄声来,急促事长征。
牛车满残帙,牵儿苦伶仃。
岂不惜离别,严驱无暂停。
寸心未一言,遥遥望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