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捲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捲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景图卷,展示了天山深冬时节的严寒与雄伟。开篇即以“天山有雪常不开”勾勒出天山之高峻与雪之厚重。接着,“千峰万岭雪崔嵬”则更加强化了这壮观,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连绵不断的雪山如同巨兽般屹立在那里。
“北风夜捲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两句,则以动态的手法表现出北风带来的雪花纷飞,使得原本就厚重的雪层更加加剧。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隐含着一种严酷与孤独的情感氛围。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两句,则是在这样的严寒之中,诗人以宏大的历史视野穿越时空,既有对汉代文明的怀念,又有对边塞战事的回响。这里,“汉月”与“胡风”、“银山”与“铁关”,都是对历史记忆的召唤,渲染出了诗人心中的壮阔。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两句,通过对空中飞鸟与地面行军的描写,再次强调了天山雪中的严寒与艰险。这里,“交河城边”、“轮台路上”,都是边塞地区的地名,其孤立无援的地理位置,更增添了一份荒凉。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则是对雪后的景象的描绘。这里,“晻霭寒氛”、“阑干阴崖”,都是极致的冷色调词汇,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又冷峻的空间感受。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两句,则是对人物状态的描写。将军身着狐裘仍旧感觉不到温暖,而都护手中的宝刀更是在严寒中面临断裂。这不仅是对严冬景象的刻画,更是对边塞将士们生活困境的深刻揭示。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两句,则是诗歌的高潮。这里,“正是天山雪下时”,不仅是时间的指示,也是情感的凸显。在这样一个严寒而又壮丽的时刻,诗人以“送君走马归京师”的举动,表达出一种无言的情谊。
最后,“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则是对离别之情的抒发。在这茫茫雪海中,只能用一枝青松作为送别的礼物,这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体现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寄托。
新月侵阶,彩云林外笙箫透。
银台双引绕花行,红坠香沾袖。
不管签声转漏。
更明朝、棋消永昼。
静中闲看,倦羽飞还,游云出岫。
随处春光,翠阴那只西湖柳。
去年溪上牡丹时,还试长安酒。
都把愁怀抖擞。
笑流莺、啼春漫漫瘦。
晓风恶尽,妒雪寒销,青梅如豆。
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
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
入夜笙歌渐暖。
彩旗翻、宜男舞遍。
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
银烛笼纱,翠屏不照残梅怨。
洗妆清靥湿春风,宜带啼痕看。
楚梦留情未散。
素娥愁、天深信远。
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
天桂飞香,御花簇座千秋宴。
笑从王母摘仙桃,琼醴双金盏。
掌上龙珠照眼。
映萝图、星晖海润。
浮槎远到,水浅蓬莱,秋明河汉。
宝月将弦,晚钩斜挂西帘卷。
未须十日便中秋,争看清光满。
净洗红尘障面。
贺朝霖、催班正殿。
喜回天上,紫府开筵,瑶池宣劝。
飞尽西园,晚秋却胜春天气。
霜花开尽锦屏空,红叶新装缀。
时放清杯泛水。
暗凄凉、东风旧事。
夜吟不绝,松影阑干,月笼寒翠。
莫唱阳关,但凭彩袖歌千岁。
秋星入梦隔明朝,十载吴宫会。
一棹回潮度苇。
正西窗、灯花报喜。
柳蛮樱素,试酒争怜,不教不醉。
莓锁虹梁,稽山祠下当时见。
横斜无分照溪光,珠网空凝遍。
姑射青春对面。
驾飞虬、罗浮路远。
千年春在,新月苔池,黄昏山馆。
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
云根直下是银河,客老秋槎变。
雨外红铅洗断。
又晴霞、惊飞暮管。
倚阑祗怕,弄水鳞生,乘东风便。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
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
相间金茸翠亩。
认城阴、春耕旧处。
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
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
人驾梅槎未渡。
试梧桐、聊分宴俎。
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