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来须打,客来须接。明庆长老来,打即是,接即是。
若打来不见赃物,若接来未问踪由。
休休,不是冤家不聚头。
贼来须打,客来须接。明庆长老来,打即是,接即是。
若打来不见赃物,若接来未问踪由。
休休,不是冤家不聚头。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巧妙地传达了佛法的深意。"贼来须打,客来须接",既是对待外来威胁与友人来访的不同态度,也是对人生中各种挑战与机遇的应对之道。"明庆长老来,打即是,接即是",进一步强调了面对不同情况时,采取行动的重要性,无论是对抗还是接纳,都是基于当下的判断和选择。
"若打来不见赃物,若接来未问踪由",这两句则暗示了在处理问题时,不应过于执着于表面现象或过去的因果,而应更关注行为本身的意义和结果。"休休,不是冤家不聚头",最后两句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收尾,表达了即使在看似对立的关系中,也能找到和谐共处的可能性,体现了佛法中关于因果循环、冤家相会终有时的哲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生活哲学、人际关系以及道德抉择,展现了禅宗思想中对于现实世界问题的独到见解。
槛前溪夺秋空色,百丈潭心数砂砾。
松筠条条长碧苔,苔色碧于溪水碧。
波回梳开孔雀尾,根细贴著盘陀石。
拨浪轻拈出少时,一髻浓烟三四尺。
山光日华乱相射,静缕兰鬐匀襞积。
试把临流抖擞看,琉璃珠子泪双滴。
如看玉女洗头处,解破云鬟收未得。
即是仙宫欲制六铢衣,染丝未倩鲛人织。
采之不敢盈筐箧,苦怕龙神河伯惜。
琼苏玉盐烂漫煮,咽入丹田续灵液。
会待功成插翅飞,蓬莱顶上寻仙客。
几年家绝壑,满径种芳兰。
带石买松贵,通溪涨水宽。
诵经连谷响,吹律减云寒。
谁谓桃源里,天书问考槃。
一从解蕙带,三入偶蝉冠。
今夕复何夕,归休寻旧欢。
片云隔苍翠,春雨半林湍。
藤长穿松盖,花繁压药栏。
景深青眼下,兴绝綵毫端。
笑向同来客,登龙此地难。
数亩园林好,人知贤相家。
结茅书阁俭,带水槿篱斜。
古树生春藓,新荷卷落花。
圣恩加玉铉,安得卧青霞。
不遂青云望,愁看黄鸟飞。
梨花度寒食,客子未春衣。
世事随时变,交情与我违。
空馀主人柳,相见却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