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家绝壑,满径种芳兰。
带石买松贵,通溪涨水宽。
诵经连谷响,吹律减云寒。
谁谓桃源里,天书问考槃。
一从解蕙带,三入偶蝉冠。
今夕复何夕,归休寻旧欢。
片云隔苍翠,春雨半林湍。
藤长穿松盖,花繁压药栏。
景深青眼下,兴绝綵毫端。
笑向同来客,登龙此地难。
几年家绝壑,满径种芳兰。
带石买松贵,通溪涨水宽。
诵经连谷响,吹律减云寒。
谁谓桃源里,天书问考槃。
一从解蕙带,三入偶蝉冠。
今夕复何夕,归休寻旧欢。
片云隔苍翠,春雨半林湍。
藤长穿松盖,花繁压药栏。
景深青眼下,兴绝綵毫端。
笑向同来客,登龙此地难。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诗中通过"几年家绝壑,满径种芳兰"两句,设定了一个长久以来未曾有人踏足的山谷,以及其中被细心培育的香兰,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接着,"带石买松贵,通溪涨水宽"进一步渲染了这片土地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对这里的珍视。诗中的"诵经连谷响,吹律减云寒"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生活情趣。
在"谁谓桃源里,天书问考槃"中,诗人提到了传说中的桃花源,将这片土地比作桃源,既表达了对这里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主义色彩。紧接着,"一从解蕙带,三入偶蝉冠"可能是在描绘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互动。
"今夕复何夕,归休寻旧欢"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怀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随后的"片云隔苍翠,春雨半林湍"和"藤长穿松盖,花繁压药栏"进一步描绘出这山谷在春天的景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景深青眼下,兴绝綵毫端"表达了一种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笑向同来客,登龙此地难"则是对这自然之境的赞美,同时也可能包含了对未来某些不易到达之处的期待或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山谷风光的细腻描写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想。
鲜桃郁李烘锦城,白雪幽兰冷空谷。
喧哗绮靡人所羡,君独胡为爱清馥。
君方少年富文采,早入西清掌书牍。
天官宗伯司铨衡,更佐边神镇巴蜀。
开府同专三品印,退食初架三椽屋。
既营楚畹栽碧丛,复对天花咏黄竹。
春还国香始吐颖,飞霰尚集风轩曲。
丹蕤著粉馀嫩红,剑叶堆琼隐新绿。
一时芳致正称妙,更与千载相追逐。
鲁连节操高摩云,太白丰姿莹如玉。
玉堂学士今太史,壮以词翰盈篇轴。
龙鳞篆籀争雪鲜,金薤文章共兰馥。
我亦能吟君好事,好买溪藤数千幅。
联篇写作清风图,长使虹光贯岩麓。
宪郎高隐林泉日,种得江南几株橘。
春日荧荧吐瑞花,秋风磊磊悬嘉实。
去年起作京华游,台端六月如九月。
乌啼翠柏玉柯冷,鹤唳璧山琪树秋。
归来风景慰吟目,依旧繁阴盖书屋。
万颗重垂丹井黄,千头再结龙洲绿。
绿映红稀压四邻,洞庭隐映波粼粼。
羲之帖就霜凝笔,巴叟棋敲香满身。
广文有才过屈宋,解撰王孙楚声颂。
烦君采摘笼白鹅,载酒谈玄作清供。
伏波裹尸还,马璘苦战死。
至今骨犹香,勋名照青史。
桓桓马将军,或疑其孙子。
逾月婴孤墉,四面集飞矢。
生不为降俘,死期为厉鬼。
小卒窃开关,大兵遂劘垒。
满城血为池,全家脑涂地。
英雄为痛心,三十馀年矣。
阴房野燐青,坏道丛祠圮。
天朝未旌忠,谁为血其祀。
名公访古迹,立马斜阳里。
临风叫英魂,月寒天在水。
叱驭上险巇,披葺入菑翳。
向来轻车路,豺虎有吞噬。
王事何能安,劳形心孔悸。
前登崖壁峻,下陟石路细。
羸马付仆夫,蹉跌忧困弊。
蛇蟠尚回转,猱度姑少憩。
梯凳迹暂离,荆棘牵衣袂。
出山见樵牧,相见如相慰。
及兹履康庄,巅崖悯劳瘁。
平山方寸地,坦坦无拘系。
艰难有时遭,浇漓嗟季世。
人心甚太行,所遇尤可畏。
念此夜达晨,归田宜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