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上方境,人稀知地僻。
中峰路难辨,丹山云仍积。
徒闻古仙人,石上馀足迹。
萧然上方境,人稀知地僻。
中峰路难辨,丹山云仍积。
徒闻古仙人,石上馀足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而偏远的寺庙环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窦山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
首句“萧然上方境,人稀知地僻”以“萧然”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的氛围,接着点明“上方境”为寺庙所在之地,“人稀知地僻”则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的偏僻与幽静,暗示了远离尘嚣的隐逸之感。
“中峰路难辨,丹山云仍积”两句,将视线转向山中,描绘了一条难以辨认的小径蜿蜒于丹山之上,云雾缭绕,增添了神秘与遥远的气息。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含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徒闻古仙人,石上馀足迹”则是对历史的追忆,诗人仿佛听闻过古时仙人的传说,想象着他们在石上留下的足迹,既是对过去辉煌的向往,也是对自然与超凡结合的感慨。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融合,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窦山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传说的巧妙融入,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神秘感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思。
初減官河几许深,向来惟恐百城沈。
晴阶近喜收檐滴,暑屋殊嫌乏树阴。
妾妇齿牙工斗阋,比邻瘧疠厌呻吟。
悬知壮士无颜色,赖有同心可断金。
敢着寻常白眼看,壑冰峰雪照人寒。
言诗已是登坛将,劝学聊为祭酒官。
士类相推无异论,亲颜遥觉有余欢。
即今人物皆公等,岂不忧时意稍宽。
我诗蒯侯剑,玉具谢华装。
老矣三荒径,悠哉一瓣香。
漫垂船子钓,懒下赵州床。
忽忆高轩过,仙巾戴华阳。
卷舒来卷彻初终,物象惟君指呼中。
夜鹤一声醒閴寂,晚霞千变绘虚空。
市朝往事惊阳焰,林壑幽居胜阆风。
如许高流吾未识,半生湖海浪萍蓬。
班固人表吾尝疑,第一武王二伯夷。
我谓伯夷可第一,武未尽善宜二之。
退之第一唐文人,希文第一宋辅臣。
韩为夷颂范为写,三绝谁为什袭珍。
星奎运逾三百年,皇佑庆历诸钜贤。
逮至渡江乾淳后,珠题玉跋盈长篇。
范氏袞袞饶公侯,幽州栝州至苏州。
行军元昊惊破胆,义庄睦族春复秋。
子子孙孙居吴中,指李后人今黄龚。
锦囊偶贮此三绝,燕香夜寒吐长虹。
袞衣绣衣观且夸,故国乔木兴咨嗟。
大尹不吝归赵璧,祠以少牢复其家。
提学翰林索我诗,肯捐此宝真复奇。
授者良难受者易,即此可刊遗爱碑。
秋容洗雨雁浮空,牛斗之南江以东。
是处皆为群玉府,谁家不似水晶宫。
君侯总是文章伯,文物差宜锦绣胸。
缓马倚楼随所适,高情长在醉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