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多白云,中有幽人庐。
稽古志高尚,治生遂閒居。
晨耕陇上田,夕咏窗间书。
筋力岂不疲,性情聊自舒。
嘉苗雨露深,蠹简尘埃馀。
耒耜慕伊稷,弦琴诵唐虞。
鸟鸣布谷晚,萤聚下帷初。
播殖乃有穫,研覃谅非迂。
三冬编屡绝,卒岁瓶可储。
乐哉耦耕人,允矣君子儒。
南山多白云,中有幽人庐。
稽古志高尚,治生遂閒居。
晨耕陇上田,夕咏窗间书。
筋力岂不疲,性情聊自舒。
嘉苗雨露深,蠹简尘埃馀。
耒耜慕伊稷,弦琴诵唐虞。
鸟鸣布谷晚,萤聚下帷初。
播殖乃有穫,研覃谅非迂。
三冬编屡绝,卒岁瓶可储。
乐哉耦耕人,允矣君子儒。
这首元末明初蓝智的《题汪思原耕读轩》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诗人通过南山白云下的幽人庐舍,展现了主人公汪思原高洁的志向和闲适的农耕生活。他清晨在田间劳作,傍晚则在窗前读书,寓教于乐,身心舒畅。雨水滋润的庄稼象征着他的辛勤付出,而对古代贤人的仰慕和弦歌不辍,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道德的修养。
诗中“鸟鸣布谷晚,萤聚下帷初”两句,以自然景象映衬读书时光,夜晚萤火虫聚集,暗示着勤奋好学的精神。诗人强调耕读结合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耕耘和深入研究,最终必有所收获,这不仅能满足基本生活,还能使心灵富足。结尾处,“乐哉耦耕人,允矣君子儒”赞美了汪思原作为君子儒者的快乐与满足,表达了对这种理想生活方式的肯定和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现出作者对耕读生活的深深热爱和推崇。
我生有天禄,玄膺流玉泉。
何事陶彭泽,乏酒每形言。
仙人与道士,自养岂在繁。
但使荆棘除,不忧梨枣愆。
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
岁暮似有得,稍觉散亡还。
有如千丈松,常苦弱蔓缠。
养我岁寒枝,会有解脱年。
米尽初不知,但怪饥鼠迁。
二子真我客,不醉亦陶然。
越山少松竹,常苦野火厄。
此峰独苍然,感荷佛祖力。
茯苓无人采,千岁化琥珀。
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
我岂无长镵,真赝苦难识。
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发。
把玩竟不食,弃置长太息。
山僧类有道,辛苦常谷汲。
我惭作机舂,凿破混沌穴。
幽寻恐不继,书板记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