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并引》
《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并引》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我生有天禄,玄膺流玉泉。

何事陶彭泽,乏酒每形言。

仙人与道士,自养岂在繁。

但使荆棘除,不忧梨枣愆。

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

岁暮似有得,稍觉散亡还。

有如千丈松,常苦弱蔓缠。

养我岁寒枝,会有解脱年。

米尽初不知,但怪饥鼠迁。

二子真我客,不醉亦陶然。

(0)
注释
天禄:福分,古代指上天赐予的恩惠。
玄膺:心胸深沉如黑玉,形容人胸怀宽广。
陶彭泽: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饮酒作诗著称。
形言:流露在言语中。
自养:自我修养,内在的修炼。
荆棘:比喻生活中的困难。
梨枣愆:丰收的梨枣带来的忧虑,引申为生活负担。
颓景:落日余晖,形容临近傍晚。
稍觉:渐渐感觉到。
弱蔓缠:比喻生活中的牵绊。
岁寒枝:寒冬中的树枝,象征坚韧的生命力。
米尽:米缸空了,比喻生活困顿。
怪:责怪,此处表示惊讶。
二子:指朋友或知己。
陶然:愉快的样子,此处指心灵满足。
翻译
我天生享有福分,心胸如玄玉般清澈流淌着智慧之泉。
为何陶渊明会如此,常常因缺酒而流露愁容。
仙人和道士,他们的修炼并不在于繁复的仪式。
只要能清除困扰,就不必担心丰收的梨枣会带来麻烦。
我已经六十一岁,夕阳西下,接近晚年。
年末似乎有所领悟,渐渐找回了一些散失的东西。
就像千丈高松,常被弱小的蔓藤困扰。
滋养我寒冬中的枝干,终有一日能解脱束缚。
直到米缸见底才察觉,只觉得饥饿的老鼠迁移频繁。
他们二人真是我的知己,即使不醉也感到快乐。
鉴赏

诗人以其天赋的禄福自豪,认为自己拥有如玉泉般清澈的才华和智慧。然而,他并不忙于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倾向于与道家仙人为伍,共同修行,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这表明诗人对物欲的淡泊,以及对于精神自由的渴望。

他提到自己年逾六十,却依然在西山颓废的景色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岁暮之际,他感到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满足,似乎有些东西即将得到或失去,但这种感觉又随即散去,这可能是他对人生无常的一种体悟。

接下来,诗人自比为千丈松,虽然强大却也承受着弱小蔓草的缠绕。这是一种对于个人的命运和社会关系的隐喻。他希望能够在岁寒之中得到滋养,最终获得解脱。

米尽而不知,是他对物质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饥鼠迁徙,或许象征着世间的不安与变迁,但诗人并不为此所动,二子如客相伴,即使不饮酒也能感到陶醉。这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宁静和满足。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超脱精神、淡泊名利以及对自然的深刻体悟。通过与陶渊明风格相近的语言,诗人表达了一种隐逸自适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送日本国觉阿金庆二禅人游天台·其三

佛子飞帆过海来,好携瓶锡上天台。

国师尚有灵踪在,宝塔巍然正面开。

(0)

雨伞

一竿翠竹,巧匠批栾。条条有眼,节节皆穿。

四大假合,柄在人手。归家放下,并不争先。

直饶瓮泻盆倾下,一搭权为不漏天。

(0)

看相扑

拳来踢去疾如飞,毕竟输赢是阿谁。

闹里有人能著眼,未曾交辊已先知。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六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皆不识。

(0)

石灰

炉鞴亲从锻鍊来,十分确硬亦心灰。

盖空王殿承渠力,合水和泥做一回。

(0)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六十七

猛焰不容蚊蚋泊,大海那能宿死尸。

任是三头并六臂,望风无不竖降旗。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