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六露香亭》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六露香亭》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亭下佳人锦绣衣,满身璎珞缀明玑。

晚香消歇无寻处,花已飘零露已晞。

(0)
注释
亭下:亭子下面。
佳人:美丽的女子。
锦绣衣:华丽的丝织衣物。
满身:全身上下。
璎珞:古代妇女佩戴的装饰品,类似项链。
缀:装饰。
明玑:明亮的珠子,形容珠宝。
晚香:夜晚散发出的香气。
消歇:消失或停止。
无寻处:找不到来源或踪迹。
花已飘零:花朵已经凋谢飘落。
露已晞:露水已经干涸。
翻译
亭下的美人穿着华丽的锦衣
全身佩戴着闪闪发光的珠宝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诗中通过对佳人的衣饰和周遭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生动的画面。

"亭下佳人锦绣衣,满身璎珞缀明玑。"

这里的“佳人”通常指的是美丽的女子,而“锦绣衣”则形容她穿着华丽的服饰。“满身璎珞缀明玑”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位佳人佩戴的珠宝之繁复和精致,璎珞是古代贵重的饰物,而“缀明玑”则暗示这些装饰闪耀着光芒。

"晚香消歇无寻处,花已飘零露已晞。"

这两句转而描绘了春日景色的另一面。晚上的花香已经不再,那些曾经盛开的花朵现在纷纷扬扬地飘落,而露水也在阳光下逐渐蒸发。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生生灭灭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精湛的笔法,更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晚投高楼寺读石沙王侍御诗爱其奇戏拟四韵

乘春问俗行何远,望寺停车兴亦奇。

激涧水喧高下石,晚林鸦竞后先枝。

岩藏峭阁鸣钟隐,雨湿流云出树迟。

一样江南风景好,踏青难共美人期。

(0)

得少海遣谪归蜀消息寄赠

文章声价冠东曹,海上传闻复钓鳌。

白帝云中须采药,夜郎月下得吹箫。

古来直道犹三黜,今日忧时枉二毛。

濯锦江头非泽畔,挥毫何用赋《离骚》。

(0)

谒金门·其一愁

奈何许。欲说近来愁绪。愁到依然无一语。

罗衫几点雨。旧事子规催去。新恨鹧鸪留住。

梦逐东风无歇处。飘零随柳絮。

(0)

荅段德夫水部·其二

天涯戎旅春,一十五回新。

多情花与鸟,岁岁有留人。

(0)

恶氛行

金碧山前恶氛起,虏马来饮滇海水。

城西放火银汉红,炎焰尘头高十里。

两重日晕围白虹,万家仰首呼苍穹。

相顾惨然无颜色,呜呼寄命须臾中。

贼徒浑几个,枕戈临水卧。

我军屯北门,分明不敢过。

土酋胁盟来索官,城上无言骑堞看。

父老仓忙双涕泗,细说去冬寻甸事。

弦急柱促柄倒持,首祸今朝竟何自。

堂堂之阵谁主兵,喁喁公等皆儒生。

贼来不肯令出哨,贼去但解抬空营。

岂无雄武士,奋身思一决。

咫尺辕门不肯前,怒发冲冠气填咽。

况闻千金逐日费,连月公储已倾竭。

土兵抄掠尽村园,升天无梯地无穴。

熙皞闾阎踰百年,太平官府真神仙。

紫薇迢迢华盖远,虚将敲朴威穷边。

边隅一旦纷解瓦,喑呜变作擎拳者。

喑呜擎拳两柰何,君不见建武年中任校尉,又不见开元年中张乾陀。

(0)

发草凉楼驿一十里饭一黎姓楼和壁间任少海韵一绝

紫岩山阁倚残霞,素雪回看静碧沙。

未有东风消不得,隔林犹似蕊珠花。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