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发而祭,农祥是祈。笾豆加篚,典礼有彝。
惟兹圭币,用告肃祗。神灵降鉴,锡我繁釐。
土发而祭,农祥是祈。笾豆加篚,典礼有彝。
惟兹圭币,用告肃祗。神灵降鉴,锡我繁釐。
这段中国古诗描绘了一场庄重而神圣的祭祀活动,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述,展现了古人对于农业和土地的崇敬之情。
首先,“土发而祭,农祥是祈”表达了人们在土地初次显露出生机时,就开始进行祭祀,以期盼来年丰收。这反映出古代农业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尊重。
接着,“笾豆加篚,典礼有彝”描述了祭祀场合中的供品和器物。笾、豆是常见的祭祀食品,而篚则是一种盛放谷物的竹器;典礼指的是规范的仪式程序,而彝则是古代用于宗教或祭祀活动的青铜器皿。这部分强调了祭祀的庄严与传统。
“惟兹圭币,用告肃祗”中,圭币是用玉石制成的货币,这里用作祭祀时用的供品。通过这些珍贵之物向神灵报告以显示诚意和敬畏之心。
最后,“神灵降鉴,锡我繁釐”则表达了人们期待神灵降临于仪式中,并给予他们繁荣的祝福。这里“锡我”指的是赐福于我们,而“繁釐”则寓意着丰富和多产。
整体来看,这段诗不仅展示了一种对土地和农业的敬畏态度,更通过祭祀活动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秩序与神灵的信仰。
疏钟度水江云晓,几度溪桥飞白鸟。
玻璃千顷浸重城,一点孤峰望中小。
竹梧绕寺青苍苍,老僧长啸开松房。
莲花灯下传清梵,十里江流闻妙香。
蜃楼幻出横烟渚,长日依微飞绿雨。
宝地西风下雁王,香台噀雾来龙女。
五月江头藕放花,夹溪扶荔蒸红霞。
越女相携采莲去,木兰双桨载琵琶。
金塘日晚芙蓉醉,箫鼓声沈岛烟翠。
此时海上一珠悬,流光照见群山睡。
公子王孙越布衫,临风齐唱望江南。
摩尼五色原无价,谁赏骊龙颔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