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满江红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

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

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

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

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抟黍鸟啼勤又懒,鲥鱼风起吹还涩。

恰冲泥、邻叟垫巾来,芒鞋湿。

(0)
鉴赏

这首《满江红》描绘了夏日江村的宁静与生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午后江边的独特景象。

首先,“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夏日江面波光粼粼的画面,诗人独自站在水阁之上,脱去头巾,享受着自然的清凉与宁静。这种自由自在、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

接着,“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诗人以“数竿篱竹”和“一瓯茗汁”作为陪伴,暗示了他内心的淡泊与宁静。竹子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茗汁则代表了生活的简单与纯粹,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与平衡。

“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这两句通过声音的对比,进一步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茶硙转动的声音,是生活中的小确幸;而远处村舂的急促,则是远方生活的节奏。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当下宁静生活的珍惜,也流露出对远方生活的向往。

“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描述了诗人利用长长的夏日时光,通过阅读书籍来消磨时间,寻求心灵的慰藉。斜川集,可能是指诗人所读之书或所思考的主题,强调了知识与智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这两句通过槿花和豆花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凉爽与清新。槿花上的露珠,豆花下的微风,都是夏日特有的自然之美,让人感到身心的愉悦。

“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最后两句描绘了远处江面上的景象,雨蓑烟笠象征着渔夫或农夫的形象,他们在雨中劳作,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劳动者的辛勤劳作,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关系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满江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夏日江村的宁静与生机,以及诗人对自然、生活、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晓过青龙桥

朝爽拂人多,虹桥枕玉河。

向山行熟路,遍野看嘉禾。

高下全滋茂,雨旸时协和。

老农惊未见,我意喜如何。

(0)

盆橘是树自盘山天成寺携来层台团团颇异凡卉育之凡五年矣

盆橘携霜色,垂垂朵殿中。

层台犹缬绿,数颗已标红。

传说宁成枳,题诗或寄筒。

天成白云外,遥谢一窗风。

(0)

深堂寒不到,落日山逾静。

万籁于焉息,良夜即以永。

垆凝通夕篆,窗含古月影。

散闷惟观书,消閒亦烹茗。

忽忆蜀西军,顿使予心耿。

(0)

七夕感事·其四

月自悬双杵,钗惊舞半鸾。

蛛丝谁启盒,果实镇堆盘。

仇画聊相玩,元诗不忍看。

向同欢笑处,倚槛独吟叹。

(0)

夏日瀛台杂诗八首·其三

书屋桐阴依旧圆,每因几暇此留连。

乐群当日徘徊处,瞥眼流光廿五年。

(0)

溪亭对雨

午热乍逼人,披书聊汲古。

滃然一片云,忽作弥天雨。

置书坐溪亭,棼丝垂四宇。

驱炎爽顿来,益瀑波增怒。

水天同一色,万状谁能谱。

须臾晚照明,眼前幻尔许。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