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自悬双杵,钗惊舞半鸾。
蛛丝谁启盒,果实镇堆盘。
仇画聊相玩,元诗不忍看。
向同欢笑处,倚槛独吟叹。
月自悬双杵,钗惊舞半鸾。
蛛丝谁启盒,果实镇堆盘。
仇画聊相玩,元诗不忍看。
向同欢笑处,倚槛独吟叹。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中的一幕幕景象与情感。诗人以“月自悬双杵”开篇,巧妙地将月亮比作悬空的双杵,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暗示着七夕之夜的静谧与神秘。接下来,“钗惊舞半鸾”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钗头鸾鸟在夜风中轻盈起舞的情景,增添了节日的浪漫氛围。
“蛛丝谁启盒,果实镇堆盘”两句,通过蛛丝和堆积的果实,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哀愁的场景,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等待与希望的故事。而“仇画聊相玩,元诗不忍看”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以及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伤感。
最后,“向同欢笑处,倚槛独吟叹”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独自站在栏杆旁,回想起往昔与他人共享欢乐的时光,此刻却只能独自品味孤独与感慨,这种对比强烈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七夕节的特定氛围,更深层次地探讨了时间、记忆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关西演庆源,清白传家世。
乐有贤子孙,绳绳远相继。
读书师圣贤,开口谈道义。
出宰擅英猷,牛刀烦小试。
清苦冰蘖声,雅淡□盐味。
蔼如春阳温,肃若秋霜厉。
一轩公退余,翛然忘世虑。
愿言慎厥终,余光照来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