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堂寒不到,落日山逾静。
万籁于焉息,良夜即以永。
垆凝通夕篆,窗含古月影。
散闷惟观书,消閒亦烹茗。
忽忆蜀西军,顿使予心耿。
深堂寒不到,落日山逾静。
万籁于焉息,良夜即以永。
垆凝通夕篆,窗含古月影。
散闷惟观书,消閒亦烹茗。
忽忆蜀西军,顿使予心耿。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深堂的宁静氛围,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感慨。
首句“深堂寒不到”描绘了深堂内寒冷的环境,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孤寂。接着,“落日山逾静”通过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山峦更加宁静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氛围。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夜晚的静谧与白天的不同。
“万籁于焉息,良夜即以永”则直接点明了夜晚的宁静,各种声音都已停止,只有良夜永恒地延续着。这里运用了“万籁”这一古典意象,形象地表现了夜晚的寂静与祥和。
“垆凝通夕篆,窗含古月影”两句,通过炉火的烟篆和窗户中映射出的古月之影,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静谧与古朴之美。炉火的烟篆象征着夜晚的持续,而月影则勾勒出夜晚的神秘与美丽。
“散闷惟观书,消閒亦烹茗”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书籍和品茗来消遣时光,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对于知识和茶文化的热爱。
最后,“忽忆蜀西军,顿使予心耿”则是诗人情感的转折点。在享受宁静之夜的同时,突然想起了远方的军队,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感慨。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在宁静的表象下,蕴含着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深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军队的关切之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家国意识。
深山苦寒弗可居,门前积雪三尺馀。
阴崖一夜石脱骨,寒溜万瓦冰垂须。
道人冻卧山之麓,暮爇松明煮溪绿。
山阴孤棹期不来,梦入幽崖闻折竹。
征西将军持短兵,驰马夜渡黄河冰。
关东诸将面欲裂,严光独钓桐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