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黄梅会里僧,一时放过岭南能。
至今大庾山头石,岁岁春风长葛藤。
多少黄梅会里僧,一时放过岭南能。
至今大庾山头石,岁岁春风长葛藤。
这首诗《六祖》由元末明初的梵琦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禅宗六祖的故事与精神。诗中“多少黄梅会里僧,一时放过岭南能”两句,以“黄梅会”象征佛法的传承与聚集,而“岭南”则暗指六祖慧能的流放之地,表达出六祖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守佛法的决心。接下来,“至今大庾山头石,岁岁春风长葛藤”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六祖精神的永恒流传,大庾山头的石头见证了历史,而每年春风中葛藤的生长,则象征着佛法如同生命一般生生不息,不断繁衍和传播。
整首诗通过对六祖故事的诗意化处理,不仅展现了六祖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传达了佛法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以及对后世深远的影响。
我闻大隋名,梦寐犹记录。
得檄天彭道,喜气和可掬。
出城六十里,崎岖转江曲。
山门忽斗上,危步依筇竹。
崩石带烟云,异草罗涧谷。
寂鸟下窥人,累猿时挂木。
路穷才见寺,金碧焕双目。
祖师古定光,灯冷无人续。
开公生异世,大事如付嘱。
僧言山长阴,朝暮云容蹙。
兹辰为我晴,叠岫堆浓绿。
虚阁倚秋风,一洗尘土俗。
举手揖丹景,扛身跨白鹿。
十年劳问讯,亲到心始足。
坐久烛渐微,借榻云间宿。
山寒寐不成,窗外泉鸣玉。
士夫惜名节,楚楚空衣冠。
宁如武陵孀,守义人所难。
哀哉祸变仍,归棹危狂澜。
至诚泣苍穹,双榇果平安。
阶前三珠树,岂但馥芝兰。
科名一一收,平步籋广寒。
方为反哺乌,风木悲珊珊。
庆吊一何遽,闻者鼻辛酸。
千年懿德馨,翠琰立巑岏。
英灵满乾坤,莫作长夜看。
峥嵘大千界,等是菩提乡。
昆虫暨草木,各放无边光。
而况佛之觉,灵明亘十方。
化身三昧火,骨节金弥刚。
累累灿五色,珠玑斗斛量。
宝传百世后,伽蓝深秘藏。
锦官岌浮图,直上干穹苍。
中有坚固子,示现尤非常。
朝来八级内,明灯忽煌煌。
胥隶走惊诧,观者即堵墙。
初疑伏萤过,显没何微茫。
继如两星出,左右争飞扬。
是时霁雾敛,若木升太阳。
傥非照耀成,不知果何祥。
西南一都会,广开选士场。
定应得奇才,归美报君王。
风俗久颓坏,人物无轩昂。
夫君抱贞质,卓卓诚所长。
千牛解寸刃,万象穷智囊。
兽群走麒麟,鸟族鸣凤凰。
炎政忽中微,权奸肆猖狂。
彊敌乘衅起,垂涎睨蜀疆。
君持山南节,武略见锋铓。
坐令两蜀口,飞鸟莫敢翔。
坤维倚长城,老稚日以康。
谁谓波涛际,中流失舟航。
悲风扬丹旐,观者泪浪浪。
丈夫事则已,可为邦家伤。
缅知忠烈在,报国犹未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