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竹太繁,污秽在眼底。
枯筠与弱干,兹辰为一洗。
万竿何足惜,恶尽意乃已。
其馀擢青青,玉立比君子。
姿色秀可餐,莫道膏粱美。
我来不忍去,日日对园绮。
林茂竹太繁,污秽在眼底。
枯筠与弱干,兹辰为一洗。
万竿何足惜,恶尽意乃已。
其馀擢青青,玉立比君子。
姿色秀可餐,莫道膏粱美。
我来不忍去,日日对园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洗竹》,通过对竹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哲理。首句“林茂竹太繁,污秽在眼底”描绘了竹林过于茂盛,以至于显得杂乱,给人视觉上的不洁之感。接着,“枯筠与弱干,兹辰为一洗”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清洗,去除这些枯枝败叶,让竹子焕发出新生。
“万竿何足惜,恶尽意乃已”强调了诗人对于去除不好的部分的决心,即使万千竹竿在所不惜。接下来,“其余擢青青,玉立比君子”将洗净后的竹子比喻为君子,赞美其挺拔清雅的品质,寓意君子般的高洁人格。
“姿色秀可餐,莫道膏粱美”进一步赞美竹子的秀美,暗示其内在的美德胜过外在的华丽。最后两句“我来不忍去,日日对园绮”表达了诗人对竹林的喜爱,不愿离开,每天都想沉浸在这样的美景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洗竹的过程,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