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回抱蜀天昏,双剑为峰辟一门。
怨鸟三春悲望帝,井蛙当日笑公孙。
幽花怪木随高下,冷雾荒云自吐吞。
千载漫多凭吊客,摩崖诗遍绿苔痕。
乱山回抱蜀天昏,双剑为峰辟一门。
怨鸟三春悲望帝,井蛙当日笑公孙。
幽花怪木随高下,冷雾荒云自吐吞。
千载漫多凭吊客,摩崖诗遍绿苔痕。
这首诗描绘了剑门关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首联“乱山回抱蜀天昏,双剑为峰辟一门”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剑门关周围群山环绕、云雾缭绕的景象,双剑峰仿佛是自然界的门户,赋予了剑门关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神秘色彩。
颔联“怨鸟三春悲望帝,井蛙当日笑公孙”运用典故,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怨鸟象征着对亡国之痛的哀悼,望帝是古代蜀国的国王,传说其死后魂化为鸟,悲鸣不已;井蛙则以嘲笑公孙述(东汉初年割据者)的短视,暗示历史的变迁与英雄的无常。
颈联“幽花怪木随高下,冷雾荒云自吐吞”进一步渲染了剑门关的自然景观,幽静的花朵与奇异的树木在高低错落间生长,冷雾与荒云交织,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苍凉的氛围。
尾联“千载漫多凭吊客,摩崖诗遍绿苔痕”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感慨与怀念。千年来,无数的访客前来凭吊,他们的足迹与思绪留在了摩崖石壁上,如今这些诗句被岁月覆盖,只留下斑驳的绿苔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历史感,展现了剑门关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