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半山亭·其一》
《半山亭·其一》全文
明 / 庄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一墩千古且閒争,拗鬼何知更此平。

蕉鹿也知真梦梦,此亭吾恐亦虚名。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半山亭(其一)》,是明代诗人庄昶所作。通过这首诗,庄昶以半山亭为载体,表达了对人生虚幻与真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一墩千古且閒争”,以“一墩”象征半山亭,虽小却历经千年,引出对时间流逝与事物变迁的感慨。这里的“閒争”二字,既指自然界的万物在时间长河中的无常变化,也暗含了人世间的纷争与追求,在时间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次句“拗鬼何知更此平”,“拗鬼”在这里可能是指那些试图改变或影响自然规律的力量,或是比喻那些试图扭曲事实、违背常理的人。这一句强调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无论何种力量都无法改变自然的平和与稳定。

接下来,“蕉鹿也知真梦梦”,引用了“蕉鹿之梦”的典故,即“蕉叶为鹿”的故事,用来比喻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模糊,暗示了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往往带有主观色彩,甚至可能陷入自我编织的幻觉之中。这一句深化了对真实与虚幻的探讨,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现象迷惑。

最后,“此亭吾恐亦虚名”,诗人直抒胸臆,对半山亭的名声提出质疑,认为它或许只是世人赋予的一种虚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所在。这不仅是对半山亭的评价,也是对世间诸多事物价值判断的反思,鼓励读者深入思考,去探寻事物背后的真实意义。

整首诗通过半山亭这一具体意象,巧妙地融入了对时间、自然、真实与虚幻、价值判断等多重哲学思考,语言简洁而意味深长,展现了庄昶深厚的思想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庄昶

庄昶
朝代:明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猜你喜欢

金盏倒垂莲.牡丹

谷雨初晴,对晓霞乍敛,暖风凝露。

翠云低映,捧花王留住。

满阑嫩红贵紫,道尽得、韶光分付。

禁籞浩荡,天香巧随天步。群仙倚春似语。

遮丽日、更著轻罗深护。半开微吐,隐非烟非雾。

正宜夜阑秉烛,况更有、姚黄娇妒。

徘徊纵赏,任放濛濛柳絮。

(0)

阮郎归·其二

玉宸赐得水云身。初欣不佩绅。烟霞一任著衣巾。

朝中散袒人。湖水静,了无尘。语兼天上春。

道人相见肯情亲。银钩墨尚新。

(0)

过三海

海水翻飞凝作冰,春融鱼鳖欲骞腾。

已干芦甲犹穿渚,得地苔矶可结罾。

松卧任凭蝼蚁穴,鸟栖疑与凤凰朋。

楼台五色迷余目,何况风鸢决鹞鹰。

(0)

新秋自喜信笔

袅袅秋色来不悭,翩翻落叶铺阑干。

藏莺杜燕圃中静,芦叶藕花波水寒。

我生逢辰似陆贾,老去恨未归长安。

天公赐以八旬老,客况如寄僧家园。

(0)

遗所思

君行既云远,我思日以长。

思君无所遗,宝带双鸳鸯。

鸳鸯不相失,锦翼游方塘。

副之玳瑁簪,同心复同房。

上有金莲花,茎叶相扶将。

下有并根藕,藕丝百尺长。

同缄尺素书,封以紫锦囊。

上言长相忆,下言莫相忘。

努力加餐饭,归来花正芳。

(0)

琴操.拘幽操

风入我室兮,霜入我衣。言不敢发兮,声不敢悲。

惟皇考有训兮,余罪之归。

余心耿耿兮,其知者为谁。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