儳焉禊事过清明,同日东风候已更。
北客共忘家在乱,坝河初见水漫生。
压堤草树辽辽长,列坐群贤惘惘情。
节物尚能分别看,乍回春烧又闻莺。
儳焉禊事过清明,同日东风候已更。
北客共忘家在乱,坝河初见水漫生。
压堤草树辽辽长,列坐群贤惘惘情。
节物尚能分别看,乍回春烧又闻莺。
这首诗描绘了在清明时节,与朋友一同参与修建禊事的情景。其中“儳焉禊事过清明,同日东风候已更”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清明时节已经过去,而春天的东风依旧在变化。
“北客共忘家在乱,坝河初见水漫生”两句则写出了诗人作为北方来客,对于家乡战乱的忧虑,以及目睹坝河初现的繁盛景象。这里的“家在乱”可能隐喻着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
“压堤草树辽辽长,列坐群贤惘惘情”两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坐在长满草木的堤上,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迷茫和困惑。这里的“压堤草树”形象地表达出一种沉重感,而“列坐群贤惘惘情”则显示出诗人与友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复杂的情感。
最后,“节物尚能分别看,乍回春烧又闻莺”两句中,诗人虽仍能够辨识节气之物,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哀伤,以及听到莺鸟鸣叫声时的复杂情感。这里的“春烧”可能指的是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