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月已满,樽中酒更空。
故人眇何许,出门惟清风。
不如一夕饮,所至皆能同。
悄然望玉杵,无声桂影中。
堂上月已满,樽中酒更空。
故人眇何许,出门惟清风。
不如一夕饮,所至皆能同。
悄然望玉杵,无声桂影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之夜的场景,诗人在月光下饮酒,感叹时光易逝,故人难寻。诗中的意境淡远,情感低沉,却又不失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堂上月已满,樽中酒更空。”开篇两句,便设定了一个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明亮的月光洒在堂上,而酒樽中的液体却在不断减少,这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也隐含着时间流逝和欢乐难以持久。
“故人眇何许,出门惟清风。”诗人在追寻旧友,却只能感受到清风拂面。这里的“故人”指的是过去的朋友或知己,而“眇何许”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和不易找到。这两句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哀愁,通过对比现实与记忆,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
“不如一夕饮,所至皆能同。”这两句转折意味浓郁,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忘却烦恼,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这里的“不如”表达了一种无奈,而“一夕饮”则是对欢聚生活的一种渴望。
最后,“悄然望玉杵,无声桂影中。”诗人的目光投向了玉制的酒杵,沉浸在无声的桂花树下。这两句语言优美,意境清新。玉杵象征着高洁和宁静,而桂影则带有秋天的气息。这里既描绘了诗人的心境,也烘托出了中秋夜晚的特定氛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酒樽、故人、清风等元素的运用,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怀念旧友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美好时刻的一种渴望。
长生不我欺,幼学每自坚。
沐浴蕙兰芳,呼吸朝霞鲜。
冠带谒紫皇,左右宾列仙。
临官太清上,拜赐玉案前。
帝王固陈迹,圣智不足甄。
衰容了成稚,白发倏更玄。
病笑留侯晚,妙许成子贤。
死者不复作,尘埃殊可怜。
墓隧侵人居,海水为桑田。
绝迹自此远,飘飖周九天。
胎化两珍禽,羽翼为我先。
养志幸有成,眷言惭自然。
愆阳历冬序,入春日光赤。
原野为之焦,无复青青麦。
明廷恤农功,诏旨怀悯恻。
谁能共此忧,惟良二千石。
祷祠遍群望,百神潜率职。
迅雷出深渊,密云会将夕。
应龙不无神,女鲜罪所极。
滂沲浃宇宙,变化才瞬息。
矧兹颢穹意,岂独垂沛泽。
尝听君平言,以兹消薄蚀。
周宣成阳事,往往在简籍。
不闻二美具,介福逾万亿。
三农耒耜出,自此丰黍稷。
使君凭熊轩,劝耕驻阡陌。
上客歌吉祥,清文缀环璧。
我岂击壤翁,不能知帝力。
斐然遂成章,聊用同悦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