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从识桂花林,岁岁逢秋属意深。
夜气未添承露掌,晓光先上辟寒金。
玉笙殿迥应留月,铁杵岩高不用砧。
争似吾家种流水,拥香亭榭绿沉沉。
江南从识桂花林,岁岁逢秋属意深。
夜气未添承露掌,晓光先上辟寒金。
玉笙殿迥应留月,铁杵岩高不用砧。
争似吾家种流水,拥香亭榭绿沉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的画面,诗人通过桂花林的认知,表达了对逢秋时节的深厚情感。夜晚的凉意尚未增加,但桂花已经承担起露珠,手掌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新。晨光先照在寒冷的金色叶片上,显得分外耀眼。玉笙殿似乎在留住月亮,而铁杵岩则高耸,不需要用砧石去凿刻什么。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家乡种植的流水(可能指的是桂树)更胜一筹,它们围绕着香气浓郁的小亭和绿意盎然的亭榭,给人以深远的意境。整首诗语言清丽,意境幽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之美的无限留恋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