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尤丈京丈和篇踏至四用前韵为谢》
《尤丈京丈和篇踏至四用前韵为谢》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江南从识桂花林,岁岁逢秋属意深。

夜气未添承露掌,晓光先上辟寒金。

玉笙殿迥应留月,铁杵岩高不用砧。

争似吾家种流水,拥香亭榭绿沉沉。

(0)
注释
桂花林:江南地区盛产的桂花树林。
承露掌:形容桂花如承露而生,晶莹剔透。
辟寒金:比喻桂花在寒冷的清晨依然绽放,如金色的花朵。
玉笙殿:华丽的宫殿,可能象征着高贵或远方。
铁杵岩:形容岩石坚硬,与玉笙殿形成对比,暗示自然环境的粗犷。
流水:指自家的溪流,可能寓意着宁静和生机。
拥香亭榭:亭台楼榭围绕着桂花,充满香气。
绿沉沉:形容桂花树繁茂,颜色翠绿。
翻译
我自小在江南的桂花林中长大,每年秋天都深深沉醉其中。
夜晚的清凉并未增加露珠的重量,清晨的阳光却率先照耀在金黄的桂花上。
在那遥远的玉笙宫殿,月光似乎特意停留,而在高峭的铁杵岩上,不再需要砧声敲打桂花。
哪里比得过我家那流水潺潺的桂花种植地,四周亭台楼榭环绕,满是浓郁的桂花香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的画面,诗人通过桂花林的认知,表达了对逢秋时节的深厚情感。夜晚的凉意尚未增加,但桂花已经承担起露珠,手掌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新。晨光先照在寒冷的金色叶片上,显得分外耀眼。玉笙殿似乎在留住月亮,而铁杵岩则高耸,不需要用砧石去凿刻什么。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家乡种植的流水(可能指的是桂树)更胜一筹,它们围绕着香气浓郁的小亭和绿意盎然的亭榭,给人以深远的意境。整首诗语言清丽,意境幽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之美的无限留恋和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人日·其二

韶华渐可寻,人日此登临。

雪色晞阳怯,苔痕傍砌侵。

阶蓂无落叶,谷鸟有佳音。

綵片何须剪,春光入上林。

(0)

咏盆中天竺子

垂垂朱实映钩帘,恰喜阳和折竹占。

乾闼可犹思旧土,含章未许擅重檐。

名兼淇澳琅玕美,香逊湘妃水月纤。

数尽珊瑚百八子,不闻闻处悟楞严。

(0)

射猎南苑即事·其一

旭影曈昽射綵斿,虞旌初建趁中秋。

马嘶平野金声肃,箭落轻莎露气浮。

(0)

秋日闻黄鹂

去带春同去,来将秋共来。

参商殊甚矣,睍睆胡为哉。

柳岸黄应渐,芦汀白欲催。

谁能辨商律,高咏独徨徊。

(0)

七夕感事六首·其三

银汉静无声,风微浪不生。

翻因云雨梦,添得别离情。

合镜长如缺,啼眶泪已盈。

何妨掷机石,世上少君平。

(0)

雨后飞萤出,因风散碎光。

梧阶流熠耀,芦岸照苍茫。

裁句吟清夜,摊书卧晚凉。

那堪当夏半,秋意到南塘。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