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渐可寻,人日此登临。
雪色晞阳怯,苔痕傍砌侵。
阶蓂无落叶,谷鸟有佳音。
綵片何须剪,春光入上林。
韶华渐可寻,人日此登临。
雪色晞阳怯,苔痕傍砌侵。
阶蓂无落叶,谷鸟有佳音。
綵片何须剪,春光入上林。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的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生机。首句“韶华渐可寻”,点明时间的流转,暗示春天的气息正在慢慢显现。接着,“人日此登临”一句,不仅提到了特定的日子——人日,也暗示了诗人在此时此刻登高远眺的情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雪色晞阳怯”描绘了雪在阳光下逐渐融化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温柔而略带忧伤的美。“苔痕傍砌侵”则通过苔藓悄悄蔓延至石阶旁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季节转换的氛围,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顽强与不息。
“阶蓂无落叶”一句中的“阶蓂”指的是阶前的蓂草,此处以“无落叶”来强调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谷鸟有佳音”则通过鸟鸣声的描写,传达出春天即将来临的信息,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最后,“彩片何须剪,春光入上林”两句,以“彩片”比喻春天的花朵或景象,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无需刻意雕琢,自然之美已足够动人。同时,“春光入上林”既是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与对生命循环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
断屿留云,澄波浸月,际空一白。
老柳扶疏,微风飏柔碧。
篷窗鬓影,如燕子、翩飞斜掠香陌。
花外琼箫,疑秦楼仙迹。芳洲两侧。
绿盖红衣,依稀旧时色。沙鸥夜梦,正熟万缘绝。
晨夕独经行地,凝望斗南箕北。
指啸台高处,双桨来时曾识。
珠箔飘烟,珧窗阁雾,一片夕阳红浅。
麝月香消,犀云妆冷,高楼凤箫声换。
甚莺燕,纷来去,芳菲弄春晚。总销黯。
忆西园、翠衫银榼,自劝驾、东皇落英飞辇。
何处不天涯,奈心远、杨花尤远。
休恨杨花,恨霜华、菱镜渐满。
把琴丝弹彻,云水玉人湘怨。
碧秋夜色。照翠螺六六,离思凄寂。
银烛无情,如水华堂,梦魂来处偏隔。
黄昏有个人难睡,问渡否、牵牛消息。
最可怜、淡月濛濛,那角绣鞋曾立。
惆怅朱门已改,题诗都不见,尘黦纱槅。
一曲春阳,舞倦弓腰,画里青娥呼出。
少年射雀空憔悴,算只有、凤箫知得。
忆旧游、莫似巫峰,化作彩云无际。
缅繁华仙苑,构造精奇,道君曾驻。
玉洞瑶林,待灵真相语。
一夜金风,万花齐落,枉采江南树。
巧庇玲珑,斗残山骨,天亏难补。
五国城边,借羊为石,认雪成花,几多愁苦。
归梦无凭,怅东风虚度。
回首神京,似围弱水,渺蓬莱何处。
劫后惟留,残阳一抹,苍烟千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