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迹云朝连雨暮。峡口惊湍,山上巉岩路。
窥宋东墙真有女。三年错解高唐赋。
两岸猿声啼不住。似劝凌波,早转蘅皋步。
摇落秋风多少树。寒城一眺伤平楚。
梦迹云朝连雨暮。峡口惊湍,山上巉岩路。
窥宋东墙真有女。三年错解高唐赋。
两岸猿声啼不住。似劝凌波,早转蘅皋步。
摇落秋风多少树。寒城一眺伤平楚。
这首《蝶恋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梦中与现实交织的画面,充满了梦幻与现实的交错感。开篇“梦迹云朝连雨暮”,以云雾缭绕的景象开始,暗示梦境与现实的模糊界限,云朝雨暮,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变化。接着“峡口惊湍,山上巉岩路”,描绘了山间峡谷的险峻与水流的湍急,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壮丽的自然景观。
“窥宋东墙真有女。三年错解高唐赋。”这一句运用典故,借由“窥宋东墙”的故事,以及对《高唐赋》的误解,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或情感的追求与误解,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过去经历的反思。
“两岸猿声啼不住。似劝凌波,早转蘅皋步。”猿猴的啼叫声在两岸回荡,仿佛是在劝告主人公要像水中的波浪一样,及时转向安全之地,即“蘅皋步”,这里可能象征着回归平静或寻找心灵的归宿。这一段通过自然界的生动描写,隐喻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选择。
最后,“摇落秋风多少树。寒城一眺伤平楚。”秋天的风吹过,树木摇曳,一片萧瑟之景,寒城一眺,满目凄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哀愁。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全似玉尘消更积,半成冰片结还流。
光含晓色清天苑,轻逐微风绕御楼。
平地已沾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