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孤独叟,自道腹中饥。
入户眉先皱,登阶力已衰。
生年曾不记,近事幸无知。
须鬓留前代,乡邻失旧时。
延龄凭布袋,移步仗松枝。
但忆身方壮,世途甚坦夷。
何来孤独叟,自道腹中饥。
入户眉先皱,登阶力已衰。
生年曾不记,近事幸无知。
须鬓留前代,乡邻失旧时。
延龄凭布袋,移步仗松枝。
但忆身方壮,世途甚坦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孤独的老者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
首句“何来孤独叟”,以疑问的语气引出老者的出场,暗示其生活状态的孤寂。接着“自道腹中饥”直接点明老者饥饿的状态,生活条件的艰苦跃然纸上。以下几句通过“入户眉先皱”、“登阶力已衰”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老者行动不便、体力衰退的形象。尤其是“生年曾不记”和“近事幸无知”两句,既表达了老者对过往岁月的模糊记忆,也暗示了他对外界信息的隔绝,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里。
“须鬓留前代,乡邻失旧时”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老者与外界的疏离感。老者的外貌特征仿佛停留在了某个时代,而周围的人事变迁对他来说似乎已经不再重要。最后,“延龄凭布袋,移步仗松枝”描绘了老者依靠布袋和松枝维持生活、行走的情景,既体现了他的生存智慧,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坚韧。
“但忆身方壮,世途甚坦夷”则是对老者内心世界的揭示,他在回忆年轻时的时光,那时的世界对他来说是平坦而宽广的,与当前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深刻地反映了老者的孤独、贫困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蕴含着对社会不公和岁月无情的感慨。
吾年志学初,故已嗜为诗。
三霜当六十,无复一黑髭。
生事置堕甑,世故愕败棋。
独喜五柳作,时时一哦之。
□□其犹龙,隐见不可羁。
道人结净社,刺史遗酒赀。
亲狎□□□,亦不作岸崖。
永言想遐䠱,终老茅檐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