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画循中道,廉名集美誉。
直知能解事,元为饱看书。
用法何庸尽,颁条本自疏。
酂侯端许继,不问吐茵车。
婉画循中道,廉名集美誉。
直知能解事,元为饱看书。
用法何庸尽,颁条本自疏。
酂侯端许继,不问吐茵车。
这首诗是方回在宋末元初时期所作,名为《送陈正之三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对朋友才华和品德的赞赏,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自己对于学识与修养的追求。
“婉画循中道”一句,意味着陈正之在处理事务时能够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既能展现其温文尔雅的一面,也体现了他对待人接物的平和态度。
“廉名集美誉”表明陈正之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赞誉,他的名字就如同珍宝一样被人们所传颂,充满了美好的评价。
“直知能解事”这一句,则显现出朋友对于处理事情的直接洞察力和能力。这里的“直知”是指陈正之能够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而“能解事”则意味着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迅速又有效。
“元为饱看书”则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于书籍的重视和渴望。这里的“元为”指的是追求根本或起点,“饱看书”则显示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书籍的深入阅读,体现了方回本人对于学问的执着。
“用法何庸尽”这一句,则是在说法律或规章制度,即使再详尽,也总有不周之处。这里的“庸”字意味着不必、无需,而“尽”则是指完全或彻底,表达了对规范执行的反思。
“颁条本自疏”则是在说尽管有明文规定,但理解和执行时仍需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这里的“颁条”指的是发布法规,“本自疏”意味着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阐释和运用。
最后两句“酂侯端许继,不问吐茵车”则是在引用古代典故,表达对朋友才华与品德的肯定。这里的“酂侯”、“吐茵车”都是历史上的故事,分别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不凡的才能。
整首诗通过赞美陈正之的才华、品德以及他处理事务的能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法律执行中灵活性的思考,是一篇情真意切又富含哲理的送别诗。
长身赪面真英雄,录大凌河第一功。
豫兵西,秦兵东,左右横击居当中。
左家军势中原震,积久䆮骄善观□。
重宝谁输玛瑙山,犒金浪享朱仙镇。
中肩中股不穷追,迁延一夕移营遁。
南行战舰造樊城,一山一色旗帜明。
避贼夹驰过对马,马蹄殷地空雷声。
诸营歌舞常达旦,旁无姬侍娱清宴。
履舄交错一回头,孤灯照夜衰容见。
恸哭鼎湖龙上天,日障妖蟆蜃蔽烟。
袖中密启清君侧,传烽直到板矶前。
袁公劫盟辞色顺,九江已破收馀烬。
天教别舸殪桓元,人说山头及苏峻。
数升呕血悔应迟,国恩负此通侯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