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陈正之三首·其二》
《送陈正之三首·其二》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婉画循中道,廉名集美誉。

直知能解事,元为饱看书。

用法何庸尽,颁条本自疏。

酂侯端许继,不问吐茵车。

(0)
注释
婉画:形容女子才情出众。
循中道:遵循正道、规矩。
廉名:廉洁的名声。
美誉:美好的赞誉。
直知:深知、明白。
解事:处理事情。
元:本来、根源。
饱看书:长时间读书。
用法:使用的方法或规则。
庸尽:无须穷尽。
颁条:颁布的法规。
自疏:宽松、不严格。
酂侯:古代官职名称,这里可能指有美德的人。
端许继:美德得以传承。
吐茵车:比喻琐碎的事务,出自《左传》中的典故。
翻译
她的才华遵循正道,廉洁的名声汇聚了赞美。
她深知如何处理事务,全因长期饱读诗书。
方法无需穷究到底,法规原本就宽大疏松。
酂侯的美德得以延续,他不关心琐碎的细节。
鉴赏

这首诗是方回在宋末元初时期所作,名为《送陈正之三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对朋友才华和品德的赞赏,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自己对于学识与修养的追求。

“婉画循中道”一句,意味着陈正之在处理事务时能够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既能展现其温文尔雅的一面,也体现了他对待人接物的平和态度。

“廉名集美誉”表明陈正之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赞誉,他的名字就如同珍宝一样被人们所传颂,充满了美好的评价。

“直知能解事”这一句,则显现出朋友对于处理事情的直接洞察力和能力。这里的“直知”是指陈正之能够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而“能解事”则意味着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迅速又有效。

“元为饱看书”则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于书籍的重视和渴望。这里的“元为”指的是追求根本或起点,“饱看书”则显示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书籍的深入阅读,体现了方回本人对于学问的执着。

“用法何庸尽”这一句,则是在说法律或规章制度,即使再详尽,也总有不周之处。这里的“庸”字意味着不必、无需,而“尽”则是指完全或彻底,表达了对规范执行的反思。

“颁条本自疏”则是在说尽管有明文规定,但理解和执行时仍需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这里的“颁条”指的是发布法规,“本自疏”意味着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阐释和运用。

最后两句“酂侯端许继,不问吐茵车”则是在引用古代典故,表达对朋友才华与品德的肯定。这里的“酂侯”、“吐茵车”都是历史上的故事,分别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不凡的才能。

整首诗通过赞美陈正之的才华、品德以及他处理事务的能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法律执行中灵活性的思考,是一篇情真意切又富含哲理的送别诗。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黄子陂

岸芳春色晓,水影夕阳微。

寂寂深烟里,渔舟夜不归。

(0)

山雨

一片雨,山半晴。

长风吹落西山上,满树萧萧心耳清。

云鹤惊乱下,水香凝不然。

风回雨定芭蕉湿,一滴时时入昼禅。

(0)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六

君不见冰上霜。表里阴且寒。虽蒙朝日照。

信得几时安。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

年去年来自如削。白发零落不胜冠。

(0)

见征人分别诗

凄凄日暮时,亲宾俱伫立。

征人拔剑起,儿女牵衣泣。

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

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

(0)

读陈白沙集

人世纷华百计辞,白沙门径有谁知。

乾坤不可无高眼,风月从来属盛时。

独许巢由能见道,自矜李杜不同诗。

平生遗草无多字,三百篇来仅有斯。

(0)

宁南侯左良玉

长身赪面真英雄,录大凌河第一功。

豫兵西,秦兵东,左右横击居当中。

左家军势中原震,积久䆮骄善观□。

重宝谁输玛瑙山,犒金浪享朱仙镇。

中肩中股不穷追,迁延一夕移营遁。

南行战舰造樊城,一山一色旗帜明。

避贼夹驰过对马,马蹄殷地空雷声。

诸营歌舞常达旦,旁无姬侍娱清宴。

履舄交错一回头,孤灯照夜衰容见。

恸哭鼎湖龙上天,日障妖蟆蜃蔽烟。

袖中密启清君侧,传烽直到板矶前。

袁公劫盟辞色顺,九江已破收馀烬。

天教别舸殪桓元,人说山头及苏峻。

数升呕血悔应迟,国恩负此通侯印。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