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黄恬庵》
《赠黄恬庵》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劳人廿载息风尘,投老荷衣乐此身。

石井倒窥山影入,心经閒诵竹林春。

草花白发人称瑞,鬓脚红侵眼有神。

尚挂床头旧游剑,寒光能自割迷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历经世事沧桑的老者,晚年归隐山林,享受宁静生活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者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首联“劳人廿载息风尘,投老荷衣乐此身”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过往经历与当前心境。劳人,指经历过辛劳的人;廿载,二十年,形容时间之长;风尘,比喻世间的纷扰与辛苦。投老,到了老年;荷衣,古代文人隐士常穿的布衣,这里象征着简朴的生活。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劳碌后,终于得以摆脱尘世的喧嚣,过上了一种简朴而自在的生活,内心感到无比的快乐与满足。

颔联“石井倒窥山影入,心经閒诵竹林春”进一步描绘了老者隐居生活的自然美景与精神状态。石井倒映着山的影子,仿佛山川与井水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心经,佛教经典之一,此处借指老者在闲暇时诵读佛经,以求心灵的净化与宁静。竹林春,春天里竹林生机勃勃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老者在宁静环境中寻求精神寄托与心灵慰藉的过程。

颈联“草花白发人称瑞,鬓脚红侵眼有神”则从外貌与精神状态两个层面,表现了老者的独特魅力。草花白发,形容老者虽已年迈,但依然保持着一种自然与优雅的气质,被人们视为吉祥的象征。鬓脚红侵,可能是指老者双鬓间泛起的红润光泽,或是对老者眼中闪烁的精神光芒的描述,体现了他内心的年轻与活力。

尾联“尚挂床头旧游剑,寒光能自割迷津”以剑为喻,表达了老者虽已归隐,但心中仍怀有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思考。床头旧游剑,暗示着老者曾经的壮志与追求,寒光能自割迷津,则意味着即使在归隐之后,老者的心灵依旧保持着清醒与锐利,能够洞察世事,指引自己走出人生的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者晚年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内心的平和、满足以及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

吴之辟疆园,在昔胜概敌。

前闻富脩竹,后说纷怪石。

风烟惨无主,载祀将六百。

草色与行人,谁能问遗迹。

不知清景在,尽付任君宅。

却是五湖光,偷来傍檐隙。

出门向城路,车马声躏跞。

入门望亭隈,水木气岑寂。

犨墙绕曲岸,势似行无极。

十步一危梁,乍疑当绝壁。

池容澹而古,树意苍然僻。

鱼惊尾半红,鸟下衣全碧。

斜来岛屿隐,恍若潇湘隔。

雨静挂残丝,烟消有馀脉。

朅来任公子,摆落名利役。

虽将禄代耕,颇爱巾随策。

秋笼支遁鹤,夜榻戴颙客。

说史足为师,谭禅差作伯。

君多鹿门思,到此情便适。

偶荫桂堪帷,纵吟苔可席。

顾余真任诞,雅遂中心获。

但知醉还醒,岂知玄尚白。

甘闲在鸡口,不贵封龙额。

即此自怡神,何劳谢公屐。

(0)

杂曲歌辞.筑城曲

城上一掊土,手中千万杵。

筑城畏不坚,坚城在何处?

莫叹筑城劳,将军要却敌。

城高功亦高,尔命何处惜。

(0)

新秋杂题六首.眠

一簟临窗薤叶秋,小帘风荡半离钩。

魂清雨急梦难到,身在五湖波上头。

(0)

宫词·其一四七

禁寺红楼内里通,笙歌引驾夹城东。

裹头宫监堂前立,手把牙鞘竹弹弓。

(0)

宫词·其一三二

内人深夜学迷藏,遍绕花丛水岸傍。

乘兴忽来仙洞里,大家寻觅一时忙。

(0)

千点暮山三楚尽,一泓寒水九江斜。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