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月九日甲子至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十首·其八》
《五月九日甲子至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十首·其八》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平地惊胥怒,滔天类鲧湮。

稍低三板水,不活百城人。

已拚过从绝,徒工徙倚频。

鹄形无白粲,蜂起有黄巾。

(0)
注释
平地:原本平静的地面。
惊胥:突然的洪水。
怒:激起愤怒。
滔天:形容水势极大。
类鲧湮:如同大禹治水时的洪灾。
稍低:稍微降低。
三板水:泛指水面。
不活:夺去生机。
百城人:上百座城市的人们。
过从绝:与世隔绝。
徒工:工匠。
徙倚:徘徊。
鹄形:鸟儿的形态。
白粲:洁白的羽毛。
蜂起:像蜂群一样兴起。
黄巾:古代起义军的标志,这里可能象征起义者。
翻译
平静的土地被突然的洪水激起愤怒,如同大禹治水时的滔天洪流淹没一切。
稍微降低的水面,却足以夺去上百座城市的生机。
已经决定与世隔绝,工匠们频繁地徘徊无助。
鸟儿失去了洁白的羽毛,人们像蜂群般兴起,带着黄色头巾,暗示混乱和起义。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暴雨成灾的诗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雨水的猛烈与洪水带来的破坏。"平地惊胥怒"直接展现了大自然的愤怒和力量,如同惊恐的人群;"滔天类鲧湮"则将这场暴雨比作天空中翻腾的巨浪,给人以压迫感。

"稍低三板水,不活百城人"一句通过数字的具体性增强了画面感,暗示了一旦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将会带来极大的灾难,使得成千上万的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已拚过从绝,徒工徙倚频"则描绘出人们在洪水中的无助与挣扎。

接下来的两句"鹄形无白粲,蜂起有黄巾"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来强调雨后的情景。"鹄形"指的是天鹅的形状,但这里却是没有白色光泽的天空,暗示着阴沉与不详;而"蜂起有黄巾"则是一种生动的描写,即使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蜜蜂依然穿梭于黄色的花朵间,展现了生命力和希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极端天气的刻画,以及对人类生活与自然抗争情景的描绘,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灾害后重建、生命尊严及自然力量的心灵体验。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暮立荷桥

欲问红蕖几莟开,忽惊浴罢夕阳催。

也知今夕来差晚,犹胜穷忙不到来。

(0)

积雨新晴二月八日东园小步二首·其二

去岁春时政病身,对花不饮被花嗔。

如今急报千花道,还我前来未足春。

(0)

登山述怀

抆泪别妻子,登山望归舟。

舟远望不及,岩溜鸣咿嚘。

足茧坐绝顶,晚色忽已稠。

凄其杜宇声,问我胡为留。

抚襟独浩叹,泪下不可收。

三年足别离,此泪良有由。

区区驹隙中,为形役不休。

为形役尚可,为人役何求。

渊明独何人,我乃如拘囚。

亲老方倚门,甘旨谁供羞。

子幼未知学,择师谁与谋。

鬼蜮闪光怪,虎豹嘷昏幽。

世路委丛棘,吾道若缀旒。

岂无知我者,应谓我心忧。

(0)

更漏子·其二

脸如花,花不笑。双脸胜花能笑。肌似玉,玉非温。

肌温胜玉温。既相逢,情不重。何似当初休共。

情既重,却分飞。争如不见伊。

(0)

送侯殿直之官吉州

待诏何年别玉堂,笔端浑欲继钟王。

官资未出风尘外,踪迹曾亲日月光。

扶老只今非远道,荐能从此有封章。

庐陵若要高文写,争得滁州在故乡。

(0)

俞秀才山风亭小饮

炎炎千室热如烘,亭压山头独有风。

雨意生狞云彩黑,秋容细碎树枝红。

半天斜日归心动,一面平川醉眼空。

却是梦魂无所得,人间岂少翠微宫。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