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诏何年别玉堂,笔端浑欲继钟王。
官资未出风尘外,踪迹曾亲日月光。
扶老只今非远道,荐能从此有封章。
庐陵若要高文写,争得滁州在故乡。
待诏何年别玉堂,笔端浑欲继钟王。
官资未出风尘外,踪迹曾亲日月光。
扶老只今非远道,荐能从此有封章。
庐陵若要高文写,争得滁州在故乡。
此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李觏所作,名为《送侯殿直之官吉州》。这首诗通过对故人离别的描绘和对友人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高尚的情操。
"待诏何年别玉堂,笔端浑欲继钟王。"
开篇便以“待诏”表明侯殿直即将赴任之事,而“玉堂”则象征着朝廷的荣华和文学的雅集。“笔端浑欲继钟王”寓意于希望能够像古代钟嵘、王羲之那样,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展现了作者对侯殿直文采的期待与赞赏。
"官资未出风尘外,踪迹曾亲日月光。"
“官资”指的是侯殿直即将获得的官职,而“风尘外”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踪迹曾亲日月光”则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情景,彰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扶老只今非远道,荐能从此有封章。"
“扶老”一词,既可理解为送别之情,也寓意于对朋友未来的一种期待与祝福。“荐能”二字,则表明了作者对于侯殿直才能的认可和推荐。而“从此有封章”,则是预祝其能够在吉州任上建功立业,留下美好的政绩。
"庐陵若要高文写,争得滁州在故乡。"
“庐陵”、“滁州”等地名的出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地理色彩,也强化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而“高文写”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文学才能的高度评价和期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表现了深切的情感与美好的祝愿,同时也反映出作者本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