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转饷趋榆塞,尚忆悲秋泪满衣。
沙白冻霜月皎皎,城孤哀笛雁飞飞。
运筹前后无功伐,推毂分明有是非。
西国壮丁输挽尽,近边烟火至今稀。
曾为转饷趋榆塞,尚忆悲秋泪满衣。
沙白冻霜月皎皎,城孤哀笛雁飞飞。
运筹前后无功伐,推毂分明有是非。
西国壮丁输挽尽,近边烟火至今稀。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秋怀八首(其七)》,通过对榆塞行军和边塞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当前边防状况的忧虑。首联“曾为转饷趋榆塞,尚忆悲秋泪满衣”回忆了自己曾经为了军需物资奔波在艰苦的边疆,那时的秋意浓重,令人心生哀愁,泪水沾湿衣裳。
颔联“沙白冻霜月皎皎,城孤哀笛雁飞飞”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下,寒冷的沙漠、孤城和哀怨的笛声,以及南飞的大雁,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寂静的边塞氛围,寓含着诗人对战事频繁、边疆荒凉的感慨。
颈联“运筹前后无功伐,推毂分明有是非”表达了诗人对于军事决策的反思,认为尽管付出努力,但前后筹划并未带来显著的战果,同时暗示了指挥层之间可能存在的争议和错误。
尾联“西国壮丁输挽尽,近边烟火至今稀”揭示了边疆人力物力的枯竭,由于长期的战争,壮丁几乎都被征调去运输物资,导致附近地区人口稀疏,生产和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经历和边塞景色为载体,反映了作者对国家边防问题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社会影响的沉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