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鞲上鹰,低头待人食。
何如山梁雉,饮啄随所适。
弃捐勿复道,负此乘兴翮。
陇蜀有文禽,唯恐鸱鸮得。
况闻终南山,狐兔正狼藉。
惜哉不得往,徬徨竟日夕。
游子鞲上鹰,低头待人食。
何如山梁雉,饮啄随所适。
弃捐勿复道,负此乘兴翮。
陇蜀有文禽,唯恐鸱鸮得。
况闻终南山,狐兔正狼藉。
惜哉不得往,徬徨竟日夕。
这首诗通过对比游子与山梁雉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诗中以“游子鞲上鹰”比喻被束缚、失去自由的人,而“低头待人食”形象地描绘了这种人的无奈和被动。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山梁雉”,它“饮啄随所适”的生活状态,象征着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这种对比鲜明地突出了自由的重要性。
“弃捐勿复道,负此乘兴翮”两句,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不满。诗人似乎在说,那些被束缚的人们,不要再抱怨,他们失去了飞翔的翅膀(翮),无法追求心中的自由。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暗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后半部分,“陇蜀有文禽,唯恐鸱鸮得”则进一步强调了保护和珍惜自由的重要性。这里的“文禽”可能象征着有文化、有教养的人,而“鸱鸮”则是捕食者,代表着威胁和破坏。诗人担心这些“文禽”会受到伤害,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
最后,“况闻终南山,狐兔正狼藉”描绘了一幅乱世景象,暗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在这种环境下,自由和尊严的丧失。“惜哉不得往,徬徨竟日夕”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实现理想生活的遗憾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生活状态的对比,以及对自由、秩序、保护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山泽春明丽,林树郁峭茜。
游步何从起,涉涧行屡转。
幽泉响层曲,蔓草绵芳甸。
在岸心已遂,经丘始回面。
岩崖骤谁创,岚岭遥自荐。
苍梧凝阴吹,彤霞散晴电。
庵蔼蒙笼间,一水光练练。
沉沉潭洞古,潜龙不复见。
观颐委物育,解作凝神变。
临深备戒慎,登高欲瞑眩。
游目信虚无,探已有常恋。
灵芝事暧昧,采薇庶游衍。
行已东郊归,祈年急视膳。
夕照红如此。对春光、断肠烟柳,高楼谁倚。
争怪伊人遗世想,眼底孤村流水。
更渔艇、问津稀至。
只有桃花关不住,绕柴门、一片连霞绮。
凭指点,暮鸦际。年来乡思成虚寄。
似樊笼、羁栖倦翮,云霄盼睨。
五泻泾前西溪畔,各有幽栖胜地。
觅鹭伴、鸥朋余几。
点笔偷声相尔汝,梦莼鲈、何必秋风起。
招隐赋,在斯矣。
堕欢残绪。西风畔,荒台依旧烟树。
倚阑人影酒波空,凉叶声如雨。数往事、惊鳞骤羽。
斜阳红剩浮图古。
恁倦旅低徊,几度看山来,几度鬓华添素。
休说似弈长安,青门柳尽,断肠还为重赋。
五云佳气自蓬莱,冷到铜仙语。指天外、飙尘旋缕。
霜槎浓载秋心去。
漫岭头、梅花讯,岁晚沧江,梦随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