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偶书》
《偶书》全文
唐 / 徐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巧者多为拙者资,良筹第一在乘时。

市门逐利终身饱,谷口躬耕尽日饥。

琼玖鬻来燕石贵,蓬蒿芳处楚兰衰。

高皇冷笑重瞳客,盖世拔山何所为。

(0)
翻译
聪明人常常成为愚笨人的财富,关键策略在于把握时机。
在市场上追求利益的人终能丰衣足食,而在山谷中辛勤劳作的人却常常忍饥挨饿。
珍贵的美玉被当作普通石头售卖,而香气四溢的蓬蒿之地,名贵的兰花却凋零衰败。
高祖皇帝对那些有双瞳之人冷笑,他们拥有盖世之力却不知为何选择这样的生活。
注释
巧者:聪明人。
拙者:愚笨人。
良筹:关键策略。
乘时:把握时机。
市门:市场。
逐利:追求利益。
终身饱:终能丰衣足食。
谷口躬耕:山谷中辛勤劳作。
琼玖:美玉。
燕石:普通石头。
蓬蒿:蓬蒿之地。
楚兰:名贵的兰花。
高皇:高祖皇帝。
冷笑:冷笑。
重瞳客:有双瞳之人。
盖世拔山:盖世之力。
何所为:为何选择这样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名为《偶书》,出自唐代诗人徐夤之手。徐夤虽不是非常著名的诗人,但这首诗却透露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生活观察。

"巧者多为拙者资,良筹第一在乘时。"

这一联通过对比巧人与拙人的关系,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有才能的人往往能从缺乏能力者的身上获得利益,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机遇到来的时候。这两句诗语言简洁,却蕴含哲理。

"市门逐利终身饱,谷口躬耕尽日饥。"

这两句则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一是城市中的人们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一生都在为满足口腹之欲而奔波;另一是农村中的劳动者,自己亲自耕作,却仍旧处于饥饿的边缘。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差异,也触及到了人与物质需求之间的矛盾。

"琼玖鬻来燕石贵,蓬蒿芳处楚兰衰。"

这里则是对自然景象的一种描绘。琼玉和玖瑪这些美丽的宝石如同远方而来的燕子一般珍贵,而野外的蓬草与兰花在特定的时节里也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高皇冷笑重瞳客,盖世拔山何所为。"

最后这两句则有着更深一层的象征意义。"高皇"可能指代帝王或权贵,他们的冷漠笑容背后隐藏的是对外来游子的审视与警惕。而"盖世拔山"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达了超乎常人的力量,但这股力量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这里留下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读者自己去思考。

总体来说,《偶书》通过对不同生活场景和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侧面。

作者介绍
徐夤

徐夤
朝代:唐   籍贯:福建莆田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猜你喜欢

赴楚途中作

南辕无北辙,白首越乡县。

往岁去青齐,今兹辞梁汴。

汝水涉迢遥,楚山眺葱茜。

林葩耀蜀锦,隰烟浮吴练。

杜若长春洲,鸲鹆下芳甸。

来巢事亦微,鲁史徵昔谚。

物性靡迁移,人情悦安晏。

往岁莅金豕,乾坤方转战。

宛洛有戍兵,海岱时传箭。

二纪疮痍消,十载忧患荐。

譬彼辞根蓬,当兹九秋转。

俯仰感多难,忧来谁能遗。

(0)

偶成

勘破机关世局中,春花秋月太匆匆。

尘缘一梦何由觉,梦觉尘缘色相空。

(0)

从夫耕田魏家町

郎种桑麻妾种花,种花未吐预收麻。

麻功甫毕花应吐,每到花开不在家。

(0)

花朝口占

晓日迟迟露未收,红绡剪彩祝添筹。

二分春色催新句,一片花魂寄远愁。

画扇烟凝杨柳岸,琼箫声暖木兰舟。

妆成小坐帘初卷,乳燕蹁跹傍玉楼。

(0)

露筋祠

椒兰玉座拜神仪,水驿孤船夜泊时。

三十六陂秋水夜,流萤青闪小姑祠。

(0)

寄梅竹卿表妹

涉世如虚舟,飘飘随长风。

朅来聚闽海,境遇将毋同。

同为出岫云,同作随阳鸟。

既忝葭莩亲,复结苔岑好。

昔人重交谊,高义仰雷陈。

生世恨不栉,苦乐恒由人。

多君薄时趋,慷慨制侵辱。

岂徒愧须眉,兼可振薄俗。

凶顽苟能化,田氏荣紫荆。

但愁下愚质,久渐故志萌。

治家不贵宽,恩多生妄想。

所以先圣言,小人最难养。

孤琴海上弹,谬蒙知音赏。

何日结比邻,晨夕数来往。

朱弦静愔愔,落叶鸣摵摵。

霜警夜乌啼,鱼跳池水活。

此时一尊酒,斟酌谁与同。

举头望天末,烟霭相溟濛。

美人期不来,寒月何皑皑。

下阶倚修竹,顾影空徘徊。

夜深还入阁,镫烬和烟落。

月亦如慰情,流光照罗幕。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