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泽春明丽,林树郁峭茜。
游步何从起,涉涧行屡转。
幽泉响层曲,蔓草绵芳甸。
在岸心已遂,经丘始回面。
岩崖骤谁创,岚岭遥自荐。
苍梧凝阴吹,彤霞散晴电。
庵蔼蒙笼间,一水光练练。
沉沉潭洞古,潜龙不复见。
观颐委物育,解作凝神变。
临深备戒慎,登高欲瞑眩。
游目信虚无,探已有常恋。
灵芝事暧昧,采薇庶游衍。
行已东郊归,祈年急视膳。
山泽春明丽,林树郁峭茜。
游步何从起,涉涧行屡转。
幽泉响层曲,蔓草绵芳甸。
在岸心已遂,经丘始回面。
岩崖骤谁创,岚岭遥自荐。
苍梧凝阴吹,彤霞散晴电。
庵蔼蒙笼间,一水光练练。
沉沉潭洞古,潜龙不复见。
观颐委物育,解作凝神变。
临深备戒慎,登高欲瞑眩。
游目信虚无,探已有常恋。
灵芝事暧昧,采薇庶游衍。
行已东郊归,祈年急视膳。
这首明代诗人马治的《出西涧过龙岩途中瞻眺》描绘了春天山泽间的美丽景色。首句“山泽春明丽”展现出明亮的春光洒满山水,接着“林树郁峭茜”描绘了树木葱郁,色彩斑斓。诗人漫步其中,“游步何从起,涉涧行屡转”,表达了行走的悠闲与路径的曲折。
“幽泉响层曲,蔓草绵芳甸”写出了泉水潺潺,草木香气四溢的田园风光。诗人的情感随着景致变化,“在岸心已遂,经丘始回面”,流露出对自然的亲近和欣赏。接下来,诗人赞叹山岩峻峭,岚气缭绕,如诗如画。
“苍梧凝阴吹,彤霞散晴电”运用意象,描绘了风云变幻的气象,增添了神秘感。随后,诗人描述庵蔼笼罩下的清澈溪流,以及潭洞的深邃。“沉沉潭洞古,潜龙不复见”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
“观颐委物育,解作凝神变”体现了诗人观察自然、领悟万物生长的道理。他告诫自己面对深渊要谨慎,登高则有眩晕之感,但仍然“游目信虚无,探已有常恋”。最后,诗人表示将探寻灵芝,如同古代隐士那样,然后返回东郊,期待丰收和家庭的团聚。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既有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融入了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流目古战场,白日惊飙驰。
蟏蛸挂虚牗,寒瓜蔓枯篱。
玄蝉伤白露,青莎被修池。
佳人理纨素,行子心伤悲。
童仆严晨驾,驾言涉丹湄。
羁旅寡良俦,丽泽当依谁。
谁为黄雀吟,还歌猛虎词。
利剑恒在腕,壮心安所期。
流景不可驻,沉叹将何为。
欲学腾化术,松子久吾欺。
人生贵适志,知命复何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