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缕曲.陈仲恕画扇以赠。取前人词流水半湾,斜阳一角,人在红楼之意,戏题一词》
《金缕曲.陈仲恕画扇以赠。取前人词流水半湾,斜阳一角,人在红楼之意,戏题一词》全文
清 / 夏孙桐   形式: 词

夕照红如此。对春光、断肠烟柳,高楼谁倚。

争怪伊人遗世想,眼底孤村流水。

更渔艇、问津稀至。

只有桃花关不住,绕柴门、一片连霞绮。

凭指点,暮鸦际。年来乡思成虚寄。

似樊笼、羁栖倦翮,云霄盼睨。

五泻泾前西溪畔,各有幽栖胜地。

觅鹭伴、鸥朋余几。

点笔偷声相尔汝,梦莼鲈、何必秋风起。

招隐赋,在斯矣。

(0)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夕阳映照下的乡村画卷,以陈仲恕画扇为灵感,融入了古典诗词的意蕴。"夕照红如此"开篇,直接描绘了夕阳的绚丽色彩,与春日的烟柳形成对比,勾勒出一幅感伤的画面。"高楼谁倚"则暗示了孤独的人物,可能是一位思妇或游子,倚楼远眺,触景生情。

"眼底孤村流水"进一步渲染了寂寥的氛围,"渔艇问津稀至"则增添了荒凉之感,桃花虽美,却挡不住内心的愁绪,它蔓延到柴门之外,与晚霞相连,形成凄美的景象。"暮鸦际"则寓言着时光流逝和归宿无处。

词人接着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将自己比作笼中鸟,渴望挣脱束缚,飞向云霄。"五泻泾前西溪畔"描绘了家乡的优美自然环境,"幽栖胜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觅鹭伴、鸥朋余几"则借物寓意,寻求心灵的契合。

结尾处,词人感叹即使身处异地,也能在梦中回味故乡的美好,"梦莼鲈、何必秋风起"引用典故,表达对家乡美食的怀念,"招隐赋,在斯矣"则以《招隐士》的典故收尾,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词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夏孙桐
朝代:清

宇闰枝,晚号闰庵。出身书香世家。光绪壬午举人,壬辰进士,翰林院编修。戊戌、癸卯两充会试同考官,庚子、辛丑简任四川、广东乡试副主考。丁末,出任浙江湖州知府。民国初,夏应聘入都,纂修清史稿。徐世昌辑清儒学案、晚晴簃诗汇,夏孙桐曾主其事。夏是近代著名词人,著有悔龛词。诗作有观所尚斋诗存。享年八十五岁(一八五七—一九四二)。
猜你喜欢

和汪元思喜雨韵

龙蛰金瓶小,神驱雨阵斜。

建瓴飞素练,走涧舞生蛇。

风使开云磨,雷香隐炮车。

农人有骄色,一饱不须赊。

(0)

立斋游山不能偕次遁泽韵二首·其二

山人真漫浪,随处得清游。

雪瀑方争势,风雷不肯柔。

诗光浮玉板,酒滟泻琼舟。

一枕斜阳里,清欢各自酬。

(0)

和中丞徐容斋贯户维扬

岳到东原掌样平,南州师友树高名。

圣人门户三千教,老子胸怀百万兵。

学要绝时须著继,道逢夷处不消争。

凤池乌府皆馀事,急拯苍生作九京。

(0)

临江仙·其四南楼席上寿张守

八字山头来较晚,彩云未散南楼。

夕阳千丈映帘钩。君侯如欲老,江水莫教流。

扇底清歌尘不动,胡床明月清秋。

天浆为浪玉为舟。酒阑君便起。归去立班头。

(0)

苏幕遮·其二送张删定赴召

驿尘飞,天意紧。香雪芝封,犹带吴泥润。

昨夜宝奁开玉镜。一点西风,便觉寒秋近。

白蘋洲,红蓼径。风露凄清,快促黄金镫。

叠叠重重听好信。掷了碧油幢,更掷双堂印。

(0)

生查子.见梅花

见汝小溪湾,修竹连疏影。

林杪动风声,惊下毵毵粉。

见汝大江郊,高浪摇枯本。

飞雪密封枝,直到斜阳醒。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