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红如此。对春光、断肠烟柳,高楼谁倚。
争怪伊人遗世想,眼底孤村流水。
更渔艇、问津稀至。
只有桃花关不住,绕柴门、一片连霞绮。
凭指点,暮鸦际。年来乡思成虚寄。
似樊笼、羁栖倦翮,云霄盼睨。
五泻泾前西溪畔,各有幽栖胜地。
觅鹭伴、鸥朋余几。
点笔偷声相尔汝,梦莼鲈、何必秋风起。
招隐赋,在斯矣。
夕照红如此。对春光、断肠烟柳,高楼谁倚。
争怪伊人遗世想,眼底孤村流水。
更渔艇、问津稀至。
只有桃花关不住,绕柴门、一片连霞绮。
凭指点,暮鸦际。年来乡思成虚寄。
似樊笼、羁栖倦翮,云霄盼睨。
五泻泾前西溪畔,各有幽栖胜地。
觅鹭伴、鸥朋余几。
点笔偷声相尔汝,梦莼鲈、何必秋风起。
招隐赋,在斯矣。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夕阳映照下的乡村画卷,以陈仲恕画扇为灵感,融入了古典诗词的意蕴。"夕照红如此"开篇,直接描绘了夕阳的绚丽色彩,与春日的烟柳形成对比,勾勒出一幅感伤的画面。"高楼谁倚"则暗示了孤独的人物,可能是一位思妇或游子,倚楼远眺,触景生情。
"眼底孤村流水"进一步渲染了寂寥的氛围,"渔艇问津稀至"则增添了荒凉之感,桃花虽美,却挡不住内心的愁绪,它蔓延到柴门之外,与晚霞相连,形成凄美的景象。"暮鸦际"则寓言着时光流逝和归宿无处。
词人接着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将自己比作笼中鸟,渴望挣脱束缚,飞向云霄。"五泻泾前西溪畔"描绘了家乡的优美自然环境,"幽栖胜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觅鹭伴、鸥朋余几"则借物寓意,寻求心灵的契合。
结尾处,词人感叹即使身处异地,也能在梦中回味故乡的美好,"梦莼鲈、何必秋风起"引用典故,表达对家乡美食的怀念,"招隐赋,在斯矣"则以《招隐士》的典故收尾,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词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