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
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
飘然一往何时得,俛仰尘沙欲作翁。
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
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
飘然一往何时得,俛仰尘沙欲作翁。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蒙城清燕堂》。诗中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志趣。
"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游历过程中获得了一块新的石碑,并在清雅的燕子飞舞的环境中朗诵着这块碑文,仿佛随着吟咏之声走进了这个堂庙。
"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 这两句描写的是官员没有过多的奢侈,而百姓则保留着古代圣贤庄子、老子的清风亮节,反映出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状态和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 这两句诗人通过观察庭院下的树木知道了时光的流逝,并在座位上遥想着宫廷里的丝绸之乐,表现出对时间流逝和物是人的感慨。
"飘然一往何时得,俛仰尘沙欲作翁。"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随风漂泊,不知何时能够达到心灵的寄托,又或是对世事无常的感叹,想要像古代隐者那样超脱尘世。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