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蒙城清燕堂》
《蒙城清燕堂》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

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

飘然一往何时得,俛仰尘沙欲作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éngchéngqīngyàntáng
sòng / wángānshí

qīngyànxīnbēiméngxíngyíndàotángzhōng

tiánjiǎdāngshímínyǒuzhuāngzhōuhòushìfēng

tíngxiàzǎozhīxiánsuǒzuòjiānyáoxiǎngtóng

piāoránwǎngshíyǎngchénshāzuòwēng

注释
清燕:指清新、宁静的环境。
蒙:蒙古。
行吟:边走边吟诵诗歌。
田甲:古代官职,象征威严。
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主张逍遥无为。
闲木索:悠闲宁静的生活。
御丝桐:宫廷中的乐器,代指音乐生活。
飘然:超脱世俗的样子。
俛仰:抬头低头,表示对尘世的感慨。
欲作翁:渴望成为老翁,可能指归隐。
翻译
清燕新碑来自蒙古之地,仿佛行吟诗篇置身此堂。
官吏们不再有田甲之威,百姓们如同庄周般超脱后世风气。
庭院中早已知晓宁静的生活,席间遥想昔日宫廷丝竹声。
飘逸出尘的理想何时能实现,我在尘世间仰望,渴望成为一位老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蒙城清燕堂》。诗中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志趣。

"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游历过程中获得了一块新的石碑,并在清雅的燕子飞舞的环境中朗诵着这块碑文,仿佛随着吟咏之声走进了这个堂庙。

"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 这两句描写的是官员没有过多的奢侈,而百姓则保留着古代圣贤庄子、老子的清风亮节,反映出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状态和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 这两句诗人通过观察庭院下的树木知道了时光的流逝,并在座位上遥想着宫廷里的丝绸之乐,表现出对时间流逝和物是人的感慨。

"飘然一往何时得,俛仰尘沙欲作翁。"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随风漂泊,不知何时能够达到心灵的寄托,又或是对世事无常的感叹,想要像古代隐者那样超脱尘世。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折杨柳五首·其三

折杨柳,灞桥西,去日同君上柳堤。

闻道将军得天马,归时芳草正萋萋。

(0)

怀归自讼

读书老不入,屡读屡遗忘。

遇事欲强记,转首辄怊怅。

以此趋事为,岂但成嘲谤。

人岂不自知,去矣殆天放。

(0)

怀长沙

有若人兮眇何所,投兰袂兮江之浒。

杜蘅约席兮桂柏为宇,胡为乎终年而在兹。

前有沅湘之深水兮,后有岳麓之重阻。

聊逍遥于山阿,可以避岁寒之风雨。

(0)

王枢密见和复用前韵

惟公带砺长淮比,聊为苍生拂衣起。

一时冠剑满汉殿,简注非公欲谁拟。

金銮文采粲黼藻,玉扆平章看端委。

敢将蝇影附骥涂,愿荐盘盂奉明水。

(0)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四十五

云山贮回肠,日月任转毂。

客居不问乡,一饱宁较粟。

家酿报浮蚁,溪鳞买尺玉。

以充朝莫槃,怀抱无乃足。

(0)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四

蒸沙以为城,冶铁用作限。

未伸彼利害,先为己忧患。

家事席未暖,基址已永叹。

在德不在险,推类仁者谏。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