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逋逃,来逋逃,茹藿烹藜腹顑颔以枵。
出门豪家打缚,入门妻子煎熬。
昔饥官府赈我,今饥官府禁我。
来逋来逋,率彼旷野。野死饫鸱鸢,狱死饫虫鼠。
野死侥倖尚可脱,狱死则死谁贳汝。
来逋逃,来逋逃,茹藿烹藜腹顑颔以枵。
出门豪家打缚,入门妻子煎熬。
昔饥官府赈我,今饥官府禁我。
来逋来逋,率彼旷野。野死饫鸱鸢,狱死饫虫鼠。
野死侥倖尚可脱,狱死则死谁贳汝。
这首诗名为《逃民歌》,是明代诗人张时彻所作。诗中描绘了逃民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悲惨境遇。
首句“来逋逃,来逋逃”,以反复咏叹的方式,强调了逃民的处境之艰难。接着,“茹藿烹藜腹顑颔以枵”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逃民生活条件的极度贫困,他们只能以野菜和藜为食,肚子饿得瘪瘪的。
“出门豪家打缚,入门妻子煎熬”两句,揭示了逃民在外受豪强欺凌,在家又遭妻儿责难的双重压迫。这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巨大,底层人民生活艰辛的现实。
“昔饥官府赈我,今饥官府禁我”对比鲜明,表达了逃民对官府态度的转变,从过去的救济对象变成了被限制自由的对象。这种转变反映了官府政策的不公与冷酷。
“来逋来逋,率彼旷野”一句,展现了逃民四处流浪,无处安身的生活状态。他们只能在旷野中寻找生存的机会。
“野死饫鸱鸢,狱死饫虫鼠”形象地描绘了逃民在野外或监狱中死亡的凄惨景象。即使在死亡后,他们的尸体也无法得到妥善处理,只能成为鸟兽的食物。
“野死侥倖尚可脱,狱死则死谁贳汝”最后两句,表达了逃民即使在野外死亡,也比在监狱中等待死亡更为幸运的观点。这反映了逃民对残酷社会现实的无奈与绝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官府政策的不公与冷漠。诗人的笔触饱含同情与愤慨,展现了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批判。
不夜城头著此亭,山川幻化抑何神。
高低地势平于水,穷富人家等是春。
一气中间知有造,四方上下了无尘。
烹茶读易从古适,不羡梁园作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