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白马湖泛舟三首·其二》
《白马湖泛舟三首·其二》全文
明 / 宗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何限人同在,心知我独来。

孤峰云不薄,万象日频开。

稼穑山中计,鸬鹚水上杯。

桃花忽如雨,髣髴到天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泛舟于白马湖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内心深处的孤独情感。

首句“何限人同在,心知我独来”,诗人以对比手法,指出虽然周围有许多人在湖边或船上,但只有他独自一人真正体验着这份宁静与自由。这里的“何限”强调了人群之多,而“我独来”则突出了诗人的独特身份和内心感受。

接着,“孤峰云不薄,万象日频开”两句,诗人通过描绘远处孤峰上的云彩不显得厚重,以及四周的景象在阳光下频繁展现,营造出一种开阔、清新的自然氛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豁达。

“稼穑山中计,鸬鹚水上杯”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进一步揭示。前一句“稼穑山中计”可能是指诗人对于山间农事的思考,隐含着对生活的深思熟虑;后一句“鸬鹚水上杯”则可能是诗人借鸬鹚在水面上悠闲地觅食,来比喻自己在泛舟湖上时的轻松自在。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生灵与人类活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追求——既要有对现实的思考,也要享受当下的乐趣。

最后,“桃花忽如雨,髣髴到天台”两句,诗人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桃花飘落如同细雨,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而“髣髴到天台”则可能源自传说中的天台山,这里用以象征诗人心中向往的仙境或理想之地。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眼前的美景,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独处时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宗臣

宗臣
朝代:明   字:子相   号:方城山人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生辰:1525~1560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猜你喜欢

郜溪别周伯弜

夜馆寒相对,篝灯语不眠。

夕烟生水郭,风柳泊沙船。

暖弃山中宅,春耕葑上田。

西峰晴霭碧,归去挹飞泉。

(0)

震父与僧偕至

王谢清游带越僧,共携山老坐吴亭。

身閒不记为官日,落落吟诗读道经。

(0)

看梅杂兴·其一

春动晴山照野扉,早梅开后失归期。

夕阳无柰山邮路,过尽行人雪满枝。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一八

何须魁斗之名高,不在山川之气豪。

有口挂壁,亡牛奏刀。纵横佛用,分付儿曹。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八十九

赤肉一团,疏通数窍。惟色惟声,乃听乃眺。

不借应而即真,不外虚而常照。

长时默坐亡世机,万里青天绝飞鸟。

谓尔画工,那得其妙。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九六

智极而藏,静极而光。蕉雷之展,葵日之芳。

占宝器而蛮眼碧,理华须而蜂股黄。

中规中矩兮乍圆乍方。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