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叹兵机失,兼忧国计存。
干戈在淮海,消息已乾坤。
授钺曾诸将,宵衣独至尊。
定知哀痛诏,早晚下江门。
坐叹兵机失,兼忧国计存。
干戈在淮海,消息已乾坤。
授钺曾诸将,宵衣独至尊。
定知哀痛诏,早晚下江门。
这首诗是明代宗臣所作的《即事六首》中的第六首,通过“坐叹兵机失,兼忧国计存”这两句开篇,便奠定了全诗忧国忧民的情感基调。诗人坐在那里叹息,兵机的失策让他心生忧虑,同时又担忧国家的财政和策略能否妥善维系。
接下来的“干戈在淮海,消息已乾坤”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事的紧张与复杂,暗示战争不仅局限于一隅之地,而是波及整个天地。诗人对战局的关切,以及对战争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深感忧虑。
“授钺曾诸将,宵衣独至尊”则展示了君主在战争中的角色与责任。诗人提到君主曾经授予将领权力,但面对战事,君主却只能独自承担决策的重压,夜以继日地工作,体现了君主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孤独与辛劳。
最后,“定知哀痛诏,早晚下江门”表达了诗人对于君主能够下达哀痛诏书,安抚民心,稳定局势的期待。这不仅是对君主的期望,也是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一种乐观展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作为士大夫阶层对于国家兴衰的强烈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楼上晚寒,倚孤枕、怆闻邻笛。
正鄂渚帆回,那便夜台路隔。
暝云雁断,但望里、枫林月黑。
盼故人、入梦为说,文昌消息。
直北风尘,天西鼙鼓,战血犹碧。
问憎命文章,谁访茂陵遗集。江关词赋,自怜萧瑟。
歌大招,何处锦鲸游迹。
颦青晕碧。又黛眉乍展,摇弄春色。
金粉南朝,多少楼台,一抹烟痕如织。
灵和殿里风流尽,更莫问、梁园宾客。
剩缕衣、零落湖湘,旧日舞腰无力。
话到隋堤故事,锦帆自别后,难觅陈迹。
三起三眠,一颦一笑,只傍红阑桥侧。
深闺何限封侯梦,镇几度、翠楼相忆。
向陌头、绾住东风,问讯故人消息。
蕤枕传香,莲灯锁梦,温黁消瘦如许。
金鉔浓熏,双烟一气,荡软绮怀无据。
小怜凫藻,似曾伴、题裙俊侣。
谁与春犀管领,夜阑悄闻柔语。南都坠欢记取。
有妆楼、故物能谱。熨透星星,散入相思血缕。
捣麝飞尘未灭,祗流落、人间换宵炷。
惆怅余芬,重衾隔雨。
蛛盒牵丝频送喜。谁猜得,相思谜。
看织就、回文方罫细。程远也,烦君寄。
情密也,为侬寄。叩叩香囊襟上系。却忆到,分襟地。
正楼外、斜阳催客骑。侬去也,浑无计。
君住也,浑无计。
绕幔尧章,玉台叔夏,此才天吝。
清声阁畔,滂喜余芳犹引。
忆尊前、翠笺共披,九霄唾落珠玑润。
又月箫谱歇,梅屏春闭,已成遗韵。凄紧。霜兰陨。
正骑省诗悲,令公香烬。燃脂剩墨,荩箧深储珍本。
待流传、光烛汗青,嗣音漱玉宜骖靳。
怅春明、社约凋零,断阕空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