颦青晕碧。又黛眉乍展,摇弄春色。
金粉南朝,多少楼台,一抹烟痕如织。
灵和殿里风流尽,更莫问、梁园宾客。
剩缕衣、零落湖湘,旧日舞腰无力。
话到隋堤故事,锦帆自别后,难觅陈迹。
三起三眠,一颦一笑,只傍红阑桥侧。
深闺何限封侯梦,镇几度、翠楼相忆。
向陌头、绾住东风,问讯故人消息。
颦青晕碧。又黛眉乍展,摇弄春色。
金粉南朝,多少楼台,一抹烟痕如织。
灵和殿里风流尽,更莫问、梁园宾客。
剩缕衣、零落湖湘,旧日舞腰无力。
话到隋堤故事,锦帆自别后,难觅陈迹。
三起三眠,一颦一笑,只傍红阑桥侧。
深闺何限封侯梦,镇几度、翠楼相忆。
向陌头、绾住东风,问讯故人消息。
这首《疏影·柳》由晚清至民国初年的词人李岳瑞所作,以柳为题,描绘了柳树在不同情境下的形态与情感,充满了细腻的文人情怀。
词的开篇“颦青晕碧”,以“颦”字形容柳叶的轻柔与微皱之态,以“青晕碧”描绘出柳叶的色泽,既展现了柳树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其情感的波动。接下来“又黛眉乍展,摇弄春色”,将柳叶比作女子的黛眉,生动地表现了柳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的情景,赋予了柳树以生命和情感。
“金粉南朝,多少楼台,一抹烟痕如织”,通过历史的背景,将柳树置于南朝繁华的背景下,用“烟痕如织”描绘出柳树在烟雾缭绕中的朦胧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慨。
“灵和殿里风流尽,更莫问、梁园宾客”,这里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的落寞。接下来“剩缕衣、零落湖湘,旧日舞腰无力”,进一步描绘了柳树在时间流逝中的衰败,以及它曾经的生机与活力。
“话到隋堤故事,锦帆自别后,难觅陈迹”,通过隋堤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过往美好事物的追忆,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美好事物难以寻回的无奈。
“三起三眠,一颦一笑,只傍红阑桥侧”,这一句通过柳树的动态描写,展现了其随风而动的姿态,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暗示了柳树在不同情境下所承载的情感。
“深闺何限封侯梦,镇几度、翠楼相忆”,这里将柳树与深闺女子的梦境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的回忆。
最后,“向陌头、绾住东风,问讯故人消息”,以柳树挽留东风,询问故人消息,表达了词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柳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思,体现了词人对历史、自然、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
道人犹浮云,发彼王屋岑。
朝见肤寸合,暮为四海霖。
造物一戏耳,浮云本无心。
永谢应龙召,深栖双树林。
苍生热恼地,千载仰慈阴。
皎月示弦晦,清风何古今。
谁举甘露颂,轰然海潮音。
支离病居士,和以无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