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海陵开元寺栖云庵》
《题海陵开元寺栖云庵》全文
宋 / 贺铸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道人犹浮云,发彼王屋岑。

朝见肤寸合,暮为四海霖。

造物一戏耳,浮云本无心。

永谢应龙召,深栖双树林。

苍生热恼地,千载仰慈阴。

皎月示弦晦,清风何古今。

谁举甘露颂,轰然海潮音。

支离病居士,和以无弦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ǎilíngkāiyuányúnān
sòng / zhù

dàorényóuyúnwángcén

cháojiàncùnwèihǎilín

zàoěryúnběnxīn

yǒngxièyìnglóngzhàoshēnshuāngshùlín

cāngshēngnǎoqiānzǎiyǎngyīn

jiǎoyuèshìxiánhuìqīngfēngjīn

shuígānsònghōngránhǎicháoyīn

zhībìngshìxiánqín

翻译
道士如浮云,飘荡在王屋山巅。
早晨相见时还只有一丝缝隙,傍晚却化作普降四海的甘霖。
大自然的游戏罢了,浮云本无主观意愿。
永远谢绝应龙的召唤,我愿隐居在双树林深处。
人间饱受苦难,千年期盼你的慈悲庇护。
明亮的月亮展示着弦月与晦暗的变化,清风穿越古今。
谁会高歌甘露的赞歌,那声音如同大海的潮汐声。
病弱的居士,用无弦之琴伴奏这和谐的旋律。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
浮云:比喻道士的飘忽不定。
王屋岑:王屋山的高峰。
肤寸合:形容极小的缝隙。
四海霖:比喻广大的雨水覆盖。
造物:大自然。
应龙:古代神话中的神龙。
双树林:隐居之处。
慈阴:慈悲的荫庇。
皎月:明亮的月亮。
弦晦:弦月与新月交替,象征变化。
甘露:比喻恩惠或圣洁的赐予。
轰然海潮音:形容声音宏大如海潮。
支离:形容病弱或残缺。
无弦琴:象征性或心灵的音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所作的《题海陵开元寺栖云庵》,通过对道人如浮云般自由自在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其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首句“道人犹浮云”将道人比作飘忽不定的浮云,暗示其不拘于俗世,随性自在。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肤寸合”与“四海霖”的对比,表现道人修行的精进和影响之大。

诗人认为自然的变化如同造物主的游戏,而浮云本身并无主观意愿,这体现了道人顺应自然、无我之境的禅意。他选择远离王侯召唤,栖身于双树林中,为世间带来清凉的慈荫,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怀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皎月示弦晦,清风何古今”运用自然景象,寓言道人的智慧如同明月,无论阴晴圆缺,都能照亮人间,清风则象征他的德行流传千古。最后,诗人以“谁举甘露颂,轰然海潮音”表达对道人美德的赞美,犹如海潮般的宏大声音,而他自己则以“支离病居士,和以无弦琴”自谦,以无弦琴的悠扬声调回应这份赞誉,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贺铸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贺铸

贺铸
朝代:宋   字:方回   号:庆湖遗老   籍贯:卫州(今河南卫辉)   生辰:1052~1125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猜你喜欢

县厅书事

庭下幽花照眼醒,绿阴成幄晚风清。

何时抛掷铜章去,小艇烟波弄月明。

(0)

题孔道士云庵

道人居玉笥,手辟小蓬莱。

门寂山相对,庵空云自来。

茶烟朝宛转,丹气夜昭回。

欲助梨花梦,携锄独种梅。

(0)

赠友之闽

世人作离别,惟别酒一觞。

今我与君别,稍稍鄙玕琅。

闽海古名地,幕职不可量。

圣明广延揽,计日下褒章。

愿将此言赠,用以代琼浆。

(0)

疏山·其二

重访招提恰六年,松风萝月故依然。

世间万事都休问,燕坐看山是好禅。

(0)

和寄两庠同舍

早欲排云扣帝阍,可怜驹隙过青春。

文章未必劣班马,人物直疑分广闽。

夜对短檠空抱恨,日愁破甑暗生尘。

山间江上风和月,令眼傍观却笑人。

(0)

慧力寺

出郭无多路,萦回入翠微。

水边寒艇泊,松下老僧归。

藏古神抄供,亭幽客掩扉。

自来还自咏,不觉到斜晖。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