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恨难平。孤愤余生。眼前棋局太纵横。
重过天津桥畔路,无数鹃声。梦雨几曾醒。
瘦蝶伶俜。留春作计问谁成。
消息花期无定准,多分飘零。
填海恨难平。孤愤余生。眼前棋局太纵横。
重过天津桥畔路,无数鹃声。梦雨几曾醒。
瘦蝶伶俜。留春作计问谁成。
消息花期无定准,多分飘零。
这首《浪淘沙》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吴昌绶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填海恨难平”,开篇即以“填海”这一神话传说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难以平息的悲愤与遗憾。接下来,“孤愤余生”一句,点明了诗人一生的孤独与愤慨,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融为一体。
“眼前棋局太纵横”,形象地描绘出诗人面对复杂世事时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如同棋盘上的布局,错综复杂,难以把握。紧接着,“重过天津桥畔路,无数鹃声”,通过再次经过熟悉的地点,听到鹃鸟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梦雨几曾醒”,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模糊的感慨,似乎在梦中与现实中反复徘徊,难以真正醒来。而“瘦蝶伶俜”则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蝴蝶因瘦弱而显得无助,象征着诗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力感。
最后,“留春作计问谁成”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留住美好时光的渴望,但又深知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哀。而“消息花期无定准,多分飘零”则以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隐喻人生的无常与易逝,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生命的短暂。
整体而言,《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社会背景下个体的孤独与抗争。